(资料图片)
“和台湾同学组队粘结构,收获了奖金、快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张轩宁兴奋地在朋友圈晒照表达喜悦之情。他与同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的买莉原,加上逢甲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学生许恺芸组队参赛,共同完成了一个三层桁架结构,在加载测试中,这个作品表现不俗,最终获得奖项。这个结构模型上端两侧,分别是红笔写下的“两岸一心”“共同进步”。
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日前在同济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同济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福州大学共同主办。
“这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智慧的碰撞。”逢甲大学学生洪嘉筠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说道,不仅能够演示个人的创新成果,更能携手合作、共同追求创新与卓越。
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自201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吸引了3300余名两岸青年参与。本届大赛以“挑战新科技,携手向未来”为主题,共设有“开源创新”“结构挑战”“建筑数字未来”“人工智能”“减塑行动”和“数字时代永续交通”六大赛道。大赛吸引了558位青少年选手参赛,规模创新高,其中223位来自台湾地区,项目组数为107组,部分是由两岸青少年联合组队。台湾地区参赛选手主要来自逢甲大学、中华大学和台湾大学等高校,大陆地区参赛选手主要来自同济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大赛通过工作坊、现场制作搭建、成果展示等方式,展现两岸青少年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风采,促进两岸青少年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在比赛中建立友谊。
结构的多层建筑模型、基于ChatGPT的台灯、指接榫结构设计与建造、基于塑料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捕集监测系统、足球赛事场上事件识别、智能道路抗滑预警与自驱动传感……无论是现场设计制作,还是赛前提交、现场展示,各赛道创新作品精彩纷呈,引来不少观者驻足。
“结构挑战”赛道以3-4人组队,用统一的桐木条搭建一多层建筑结构模型,并将各结构模型在同济大学振动台试验室进行加载测试,看哪些模型能在模拟地震的作用下稳固不倒、最终取胜。“开源创新”赛道以“众智未来”为主题,关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以阐释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创客”。“建筑数字未来”赛道旨在促进青少年对数字设计和机器人建造的未来想象和技术研究,由工作营、线下搭建、成果展示三部分内容组成。“减塑行动”赛道旨在为海峡两岸青年学子提供交流与探讨人类共同关切的重大环境议题的平台,各参赛队伍围绕“塑料污染治理”这一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赛道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于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的热情,并搭建海峡两岸青少年携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种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交流的合作平台。“数智时代永续交通”赛道围绕“绿色交通与智能交通”主题展开,旨在探索面向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