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赤道,跨越印度洋,从北京的初秋来到约翰内斯堡的早春。以“金砖”为舞台,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热情相拥。

习近平主席的非洲之行,是一次成果丰硕的团结合作之旅,也是一场意蕴深远的文明交融之旅。

四天三夜,数十场双多边活动。一次次握手,一场场会面,一番番交流,增进理解和共识,凝聚信心与力量,引领金砖合作、中非合作踏上新的起点,为“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注入澎湃动力,也在不同文明之间奏响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心灵共振。


【资料图】

8月21日,抵达约翰内斯堡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南非乌班图思想倡导“仁爱、共享”,同中国儒家“仁民爱物、天下大同”理念不谋而合。

8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

从中南关系到金砖合作,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及乌班图思想与“大同”理念的相通,让古老的智慧启迪当代,让文明的交流融合深入心灵。

在南非采访期间,总有一种强烈的时间感扑面而来。历史、现实和未来在这里交汇。

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联邦大厦广场上的纳尔逊·曼德拉雕像沉静伫立,铭刻着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历史,也见证着这个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发展自强道路上的坚定脚步。

在非洲经济重镇约翰内斯堡,繁华的商业中心人流如织,充满设计感的建筑鳞次栉比。中国品牌汽车在街道上穿梭往来,南非本土制造的中国品牌家电广受欢迎。“中国”不是遥远陌生的国度,而是融入寻常生活的亲切存在。与记者交谈的当地人不约而同:对非洲而言,“中国代表着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向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的致辞中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南非媒体人范德韦斯特伊曾·赫哈德斯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非洲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际遇和奋斗历程,对彼此的文明也有天然的共情。乌班图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倡导的团结、和谐、包容,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人民的相知相亲,也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举办地杉藤会议中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或万里迢迢跨越大洋,或从非洲大陆各地汇聚于此,共赴“金砖之约”。真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深邃的思考、响亮的宣言里,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大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脉动,感受到了“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集体自觉,感受到了代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携手塑造更加公正合理世界秩序的共同行动。

“今天,金砖国家同50多个国家聚首南非,不是拉谁选边站队,不是搞阵营对抗,而是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从习近平主席向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向整个世界传递的明确信息中,人们也深切感知着中华文明胸怀天下、襟怀坦荡的格局与担当。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南非企业家伦加·威廉姆斯情不自禁,几度鼓起掌来。他说,习近平主席引用中国古语“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揭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充满哲理,令人回味。

当今时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成为塑造未来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共同捍卫发展权利,共同走向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前进方向。而中国,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习近平主席对他们表示祝贺,指出这次扩员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给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既有分裂对抗之危,也有团结合作之机。中国的行动,正是对儒家思想和乌班图思想共同倡导的团结、仁爱、合作、包容理念的践行。在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看来,越来越多国家渴望加入金砖大家庭,不仅彰显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开放包容和生命力,也印证了真正的文明都是相互尊重和包容的。

“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这是世界应有的样子。”此次南非之行,习近平主席多次同世界分享他对不同文明如何相处的深邃思考:

强调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一种文明、一种制度,倡导金砖国家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反对意识形态对立、制度对抗、“文明冲突”;

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能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指出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的“金砖时间”“非洲时间”和一个个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人类共同迈向现代化提供着新的思想启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