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疑惑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周围的空间那么大,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却都在一个平面中运行,而没有随机排列变成一个球体?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这些天体从形成开始就处于一个平面中 ,而当所有天体都“长大成人”,它们的位置早就固定, 被太阳的引力束缚,也被周围的天体带来的引力影响 稳定在如今的轨道上。

很显然,包括天文学家在内,所有现在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还没有能力回到整个太阳系形成之前,亲眼观测到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不过宇宙中除了太阳系, 还有很多新的,甚至正在孕育的星团 , 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它们,来反推我们生活的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


(资料图)

根据已知的数据,天文学家推理出一个合理的学说——星云假说。 这也是天体演化学中,用以解释包括太阳系在内绝大多数恒星星系形成与演化的,最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模型。

位于人马座的一个巨大恒星形成区的尘埃云

星云假说的提出非常早,提出这个学说的人也会出乎大家的意料。1755年, 启蒙时代德意志的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 ,在自己的 《自然史和天空理论》 中提出, 恒星与行星的形成都得益于气体星云缓慢地旋转,以及它们由于重力逐渐崩溃和合并

康德

当然,康德的理论受到当时观测水平、物理学知识等原因的限制,并不是最成熟的星云假说,但至少给后人提供了一个方向。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模型是 太阳星云盘模型 ,提出它的天文学家是来自前苏联的维克托 萨弗罗诺夫。

年轻恒星的岩屑盘

从最初提出星云形成天体的可能,到目前为止, 包括银河系已经发现的系外行星在内 ,也都在应用这个理论。

一团云是如何“生”出如此多的天体的呢?我们就以太阳系为例,看看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

恒星的诞生

首先是我们太阳系的“老大哥”,太阳。像它这样的恒星,天文学家认为是在 巨云内部的冷分子氢(大约有30万个太阳质量)以及直径20秒差距大的巨分子云中形成的

这一大团面积又大、质量也相当可观的巨分子云,将在相当长的时间中 逐渐塌缩 。大一些的恒星,它们的原恒星云或许需要 数百万年 才能形成,但像太阳这样 中等质量的恒星 ,原恒星云的形成只需要 十万年左右

新生恒星HH46/47分子流红外影像

每个原恒星星云在开始时都有一定量的 角动量 ,经历了快速压缩的, 靠近中间的星云将形成一个核心,这就是恒星的“种子”

接下来,这颗核心将 持续吸积原恒星云中的物质 ,质量不断增长,最后变成了一颗炙热又年轻的 原恒星

恒星演化

随着吸积的继续,本来将核心覆盖住的 外壳 也被 全部吸收 ,而质量的逐渐增加,使得核心的“发动机”正式点火, 核聚变反应正式开始 。之后,这颗新生的恒星将 经历上亿年的演化 ,才能变成像太阳一样的普通恒星。

行星的演化

行星的形成也是来自一片 原行星云 。天文学家从一些年轻的星团里观测到 有很多新生的恒星都被原行星盘环绕 ,也就是说,这些将来会诞生出行星的物质, 早在恒星形成时就已经存在了

猎户星云的原行星盘

天文学家认为,一开始的原行星云同样质量很大且十分热,只是它 在恒星形成时需要喂养恒星的吸积盘 ,当恒星形成后,这些星云中的物质将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吸积形成一颗颗围绕恒星运动的行星。

行星形成过程概念图

一般来说, 过大的行星不会距离恒星太远 ,这是因为距离中心越远,可供吸积的物质就越少。不过,剩下的物质为什么没有形成第二颗恒星,而是形成许多行星了呢?天文学家有这几种推测: 盘内引力不稳定、盘内冲流不稳定 等。

南鱼座最亮的恒星周围的尘埃盘

虽然目前星云假说依然只是一种假说,但是通过观测宇宙中其他年轻的星团,相信在未来,星云假说的剩余问题也将被解开, 届时,我不用时光机,就可以知道天上的星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了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