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相关资料图)

本报通讯员 刘 伟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离岸120海里的黄海海域,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其下的冷水团内,“10万+”尾三文鱼在深水网箱内游得不亦乐乎。

“这片海域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三文鱼生长。”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林介绍,截至目前,“深蓝1号”已经完成3次大规模收鱼,实现了全球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和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

万顷碧波涌,蓝色大粮仓。海洋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向海要粮是经略海洋的题中之义。

“经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检测,试验区养殖的三文鱼达到出口欧盟标准,所含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远高于淡水养殖和近海养殖。”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庆凯表示,这里产出的国产三文鱼36个小时内就能发往全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西安、南宁等多个地区热销,为国内百姓的餐桌增添优质蛋白供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产三文鱼“跃出”深海,离不开船舶海工装备走向深蓝。

单以体量看,“深蓝1号”周长180米、总高70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可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是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建造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让“深蓝1号”梦想照进现实的,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这里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目前已聚集100余家船舶海工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国内船舶海工行业的完整产业链。

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户籍”所在地同样在海西湾。“国信1号”研发团队在这里完成了以“大型养殖工船功能与船型”“鱼类集约化‘船载舱养’工艺与装备”为核心的创新性成果,形成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累计形成系列技术成果60余项,申请专利保护4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汤庆凯介绍,“深蓝1号”不断进行改造升级,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在陆地上就可以对百海里外的养殖情况一键直观、直管、直达。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精准调整饲料投喂,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

以陆上、近海、远海接力养殖为基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正在打造“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陆海接力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其中,深远海产业园区打造依托大型养殖装备平台的“1+N+N”养殖新模式,即“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多个分布式网箱+多条配备养殖工船”模式,陆基产业园区拟建设苗种培育、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等三大产业园区。

“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海水养殖发展空间,满足我国对三文鱼等高端海产品的需求,打造千亿产值的产业链,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深远海养殖种业、深远海养殖装备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全国深远海养殖产业中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表示。

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资本这个“加速器”。2021年,山东海洋集团、青岛西海岸新区平台企业青岛海洋投资集团联合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合资成立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试验区开发建设的运营管理主体,加速推进试验区的开发建设。

经略海洋,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一尾尾从深海游出的三文鱼,折射的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资本运作等领域协同并进的系统性理念。也正是这种系统性理念,造就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继续统筹推进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重点项目,上半年新开工项目7个、新竣工项目8个,实现投资68.14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