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获批全国首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省,实施多项重点改革,带来诸多政策红利。近日,经市委、市政府会议研究通过,合肥市正式印发《合肥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此项自然资源领域的重大试点。

一、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立足解决“规划计划统筹机制不畅、耕地保护压力日益倍增、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难度大、存量用地清理盘活成本高、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红利释放不够、农村土地整治积极性不高”等,经调查研判的“痛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五量调控”的试点目标,明确“聚焦规划计划统筹,加强源头管控;聚焦耕地保护管控,加强制度建设;聚焦重大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推行全过程管控;聚焦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完善体系建设;聚焦城镇节地水平提升,加强低效用地再开发;聚焦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政策保障;聚焦土地要素改革,健全市场化配置机制”7项重点改革任务,并细化成32项具体工作举措,明确了每一项举措的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


【资料图】

二、试点主要创新举措

《实施方案》落实了省改革方案七项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当前探索,提出了十项创新举措:

一是推行规建治一体化改革,抓顶层设计。将土地利用环节的问题反馈至规划层面研究分析,试点重大事项由市委规建治委员会专题决策,重点任务由市土委会定期调度,日常工作纳入改革清单常态化调度。

二是建立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抓项目把关。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细分出普通工业用地和四种新型产业用地类型(即新型工业、新型商务、科研产业、高标准厂房),加强用地精准供应。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准入采取市直单位并联会审,项目规划预方案采取提级管理、前置审查。

三是推动“收储变收回”改革,抓末端治理。立足合同履约审查,完善土地收储实施办法,建立产业用地供需平台,全面推行以收回、嫁接转让、自主升级等低成本方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四是推广“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制度,抓全周期管理。多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执法监管,帮助引导企业发现解决经营管理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律师、会计师、城乡规划师、土地评估师等社会专业力量,甄别、防范低效用地增量,促进产业项目全周期管理。

五是探索“农舍总部经济”,抓乡村振兴用地改革。在环巢湖地区探索“农舍总部经济”“共享农房”“田园综合体”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模式,支持庐江县开展国家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保留乡村文脉。

六是实行“土地码”管理,抓数字赋能。实行一块土地一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知道土地坐落、区位优势、技术指标,从而快速传达招商、供地政策,还能实现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利用动态的全过程监管。

七是实施“公建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抓工程节地。强化规划统筹衔接与工程方法创新,推行高压线入地、变电站入公建,探索基础设施整合布局、共用廊道,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地下空间和边角地。

八是鼓励“TOD”“EOD”土地综合开发,抓节点效益。注重城市功能与轨道交通设施衔接,探索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探索生态环境为导向的EOD开发模式,修复工矿废弃地等重点生态环境项目。

九是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抓效能提升。强化政府前置服务,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推行产业用地“清单制”管理,探索重点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

十是探索商办用地分割转让,抓库存清理。完善商办用地分割转让制度,通过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补充协议实施分割转让,支持商办去库存。

来源: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