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袁小梅 祝建松
8月24日,在汉举办的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公众,开放所有参赛作品。来自全国及亚、非、欧13个国家的近800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们,带着他们的600多项参赛作品,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参观、交流与切磋。
科技创新需要奇思妙想
【资料图】
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展览现场,分为小学组、中学组、辅导员组三大板块,600多个展台上,展示着各自的科技创新成果。每个展台前,脸庞稚嫩但意气风发的少年儿童们,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小学组,12岁的澳门小学生洪芷炘演示了她的作品:扫描一个绿色物品,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不同颜色的颜料从机器中自动流出,混合在一起后,便出现了与绿色物品一样颜色的颜料。“有一次画画,怎么都调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所以就想到做一个这样的产品。”洪芷炘说,科学课是他们的必修课,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向。
“你看看我隔壁,他做的头盔也非常厉害。”洪芷炘热情推荐道。这个智能头盔的作者是深圳宝安黄浦小学的学生尹凯旋,头盔上的指示灯可随着骑自行车的动作而变换,如,左转时,头盔上的左转灯便闪烁。“其实这个编程不难,主要是要把逻辑弄清楚。”尹凯旋说,有一次看到一起车祸,就是因为自行车没有转向灯,所以想到做这样一个头盔。
在中学组,学生们的作品更多聚焦于机器人、物联网、生命科学等方向。智能手机的低成本唾液尿酸即时检测方法、沙漠植树机器人、跟随手臂摆动保持方向照明的设备……学生们的科技创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作品不成熟,有的也并不是很先进,但都充满着奇思妙想,科技创新就需要各种奇思妙想。同时,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展示出来,这非常不容易。”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评委翁红明说。
今年的作品,不论哪个组别,都特别紧跟时事、关注热点,有很多机器人、互联网等方面的作品。他们也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防灾减灾等,出现很多这一类的作品。“我们很欣慰,这说明孩子们关注社会和人文,我们需要这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任高介绍。
各国各地青少年共同切磋
“举起!”听到指令后,一个小小的机器人举起了“手臂”。在一个展台前, 两位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来自海南的中学生黄积鑫讲解原理,并不时一起操作机器人。十多分钟过去,三人仍在聚精会神地“玩着”。
“他们对科学特别感兴趣,逛了两个小时,连小学组都没逛完,刚看到这位大哥哥的机器人,又走不动道了。”陈圻锋的妈妈带着孩子一大早从黄冈赶到现场。“未来干什么不知道,但小孩子对科学感兴趣,我们就支持,起码这种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将来做什么都有益。”陈圻锋的妈妈说。
在现场,这样的景象还有很多。虽是同台竞技,但带队老师指导别的组别学生,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讲解,各国学生一同交流等情景处处可见,大家共同切磋,共赴未来。
荷兰组的展台前,常常围满学生和老师,交流“黎曼猜想”;俄罗斯组的展台前,学生一遍遍向中国参赛选手展示自己的悬浮作品;泰国组展出的实时监测宠物猫健康的仪器,也吸引很多其他参赛成员。“我们对中国很感兴趣,这次来很高兴,也交了一些朋友,我们一起交流。我很佩服中国学生的自律和聪明,希望将来有机会能一起做研究。”荷兰中学生Csongor说。
现场,来自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等代表队的作品也备受关注。
“这次参赛作品,区域分布愈发平均,西部或农村等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也有很多很好的作品,这说明我们的科学教育更加公平,不论哪里的孩子,只要热爱科学,都有可能走得更远。”任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