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啊,又要开盘了,还顶得住吗?过去的一周交易日,沪指累计下跌1.8%,深成指跌3.24%,创业板指跌3.11%。北向资金净卖出逾291亿元,A股后市怎么走?按照国际惯例,泰勒找来最新的研报。
新华社重磅发文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发文表示,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明确落实这一重要决策部署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回应市场关注热点。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说,稳定、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投资者和全社会更好建立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同时,投融资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高效途径。
业内人士指出,观察解读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运行,既要看清短期的、阶段性的“形”,更要读懂长期的、根本性的“势”。多家市场机构负责人指出,本次一揽子政策突出强调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很多内容都提及了如何扩大投资者范围、便利投资、丰富产品等。
另一方面,聚焦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提出了包括分红、回购、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发挥扶优限劣作用,更好回报投资者。需要看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需要形成强大合力。
浙江广电集团回应《中国好声音》争议:进一步调查核实
8月20日晚,浙江广电集团就近期《中国好声音》节目引发的争议作出回应,表示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接受广大观众和网友监督。
全文如下:
致《中国好声音》观众和网友
近日,浙江广电集团关注到广大观众和网友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们会认真倾听吸收,督促节目制作方努力改进工作,并对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国好声音》节目自2012年7月开播以来,有23位导师和近千名学员登上好声音舞台。他们的付出和观众的呵护,陪伴着这档节目一路走来。李玫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好导师、好歌者,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好声音》节目也不断遇到一些问题,离大家的期待还有差距。浙江卫视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节目监管,履行好播出平台职责。同时,督促节目制作方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在节目制作中切实维护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尊重。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浙江广电集团将以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调查核实,并真诚欢迎广大观众和网友监督。
再次感谢大家!
浙江广电集团
2023年8月20日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证券:坚定信心,保持耐心
市场再现三重谷底,已具备以往历史底部特征;政策积极信号已非常明确,政策举措正不断落实,须坚定信心;政策起效及市场情绪的扭转需要时间,须保持耐心;择机布局产业及政策主题。
首先,从市场目前的状态来看,政策预期从无到亢奋再回到冰点,情绪也重回谷底,市场环境已具备以往历史底部的特征。
其次,从政治局会后的政策动向来看,财政政策会变得更加积极,化债举措已在稳步推进,地产领域的进一步宽松可期,部分城市已衍生出多样化的放松举措,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率先落地,放松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约束超市场预期。
最后,政策落地后的作用来看,预计政策效果的最早体现可能要到9月,但8月经济数据不会进一步恶化,市场情绪已经进入失望和宣泄阶段,情绪扭转需要时间。
配置上,建议产业主题继续围绕地产、科技、能源资源三大维度布局,政策主题围绕后续政府开支的增长,关注数字经济和地方化债受益主题。
2、中金 | A股: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信心提振
当前A股市场已计入较多偏审慎预期,随着市场调整,估值、情绪和投资者行为进一步呈现出偏底部特征,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结合政策层面积极化解当前主要矛盾、企业盈利底部逐渐显现,我们认为对于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A股当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
行业建议:阶段性关注价值风格,中报期间关注业绩可能超预期低预期个股。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受益于地产政策边际变化、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比较大的地产链相关行业,例如房地产,以及家电、家居等地产后周期相关行业;我们认为受益于资本市场政策预期的非银板块等也有望表现较好。
2)需求好转或库存和产能等供给格局改善,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领域,例如白酒、白色家电、珠宝首饰、电网设备和航海装备等。
3)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低估值国央企仍有修复空间。前期涨幅较大的TMT相关行业可能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
3、【海通策略】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①活跃资本市场利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助消费恢复。②活跃资本市场,发挥经济晴雨表作用,有助提振对经济的信心。③活跃资本市场利于科技类融资,有助产业结构升级。④稳增长和活跃资本市场措施落地中,有助情绪修复。现阶段消费医药、券商较优,中期重视科技。
4、正确认识“再次探底” | 民生策略
1回到6月的起点,不一样的世界
回顾6月市场底部至今宽基指数与行业板块的表现,可以发现A股市场出现以下两个特点:(1)和经济基本面相关的定价更具韧性;(2)前期受损的风格与板块逐步走强,而前期强势风格与板块反而回撤较大。自6月至今,与国内经济相关性更强的上证50已取得正收益,而前期强势的中证1000指数调整幅度较大;同时金融地产、消费等经济基本面强相关板块有所上行,而此前相对占优的科技板块回撤较大。
事实上,自2018年至今,万得全A共出现5次“双底”行情,其中4次均出现了强弱切换的市场特征。“双底”行情中出现强弱切换现象有内在原因:在A股市场,由于对于主要投资者来说缺乏做空工具,因此这些投资者在进行空头的观点表达时,往往是选择做多一个与整体市场下行压力相关性较小的板块;在成熟市场,往往会出现多头转空头加速下跌的情况。
那么,在市场进入底部区间后,成熟市场的特点更多是:空头平仓带来第一轮上涨;而A股的特点反而是,“空头平仓“带来的是前期强势板块的下跌以拖累大盘反弹,形成双底。从这个意义上看,投资者应该是更加乐观。
2回购是一个起点,“融资为主“的A股开始关注二级股东回报的提升
本周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中一方面明确提出要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同时本周科创板有超过30家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购方案。另一方面,新闻发布会中同样提到”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
当前已公告但未实施的回购项目规模实际上并不大。但毫无疑问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对二级市场股东回报的现象显然是一个正向信号。A股市场一大争议是融资功能占据主导,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科创板IPO占全部A股IPO的比重稳定在40%左右,科创板自由流通市值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全A自由流通市值的增长幅度,使得科创板成为这5年来A股融资功能的最重要代表。
本周科创板上市公司集中回购的行动,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反映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对二级市场股东回报的重视程度在提升,未来二级市场股东回报和上市公司发展之间的正向循环有望陆续建立。
3海外流动性扰动,“中国力量”在慢慢修复
人民币在6月和8月先后出现两次阶段性走弱,A股也相应下跌,但是驱动逻辑不同。6月人民币贬值的驱动因素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A股下跌,上证50、茅指数调整较多。
8月人民币贬值的驱动因素是美国金融条件的收紧:由于美国国债的加速发行,当下美债收益率已经上升到4.26%,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利率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同样下跌了8%。当前美国流动性收紧主要受美国财政部开始大规模发行债券以补充TGA账户;反倒是与中国基本面相关的茅指数、上证50在本轮全球调整中保持韧性。
7月开始,美国财政因为融资成功开始启动了新的投放,货币脱虚入实过后更有可能带来需求的回升;另一方面,关注下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对“长期通胀基准线是否会更高”的相关讨论,这对大宗商品为代表的风险资产存在或有的上行风险。
4市场上行在即,保持乐观
当A股特有的“空头平仓”现象,和全球流动性上的冲击。“中国力量”正在纠结中缓慢修复。配置上,第一关注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相关资产(油、铜、铝、油运、煤炭、板材、贵金属)。
第二,金融板块在基本面见底时期有明显超额收益,值得关注(银行、保险、券商)。房地产政策正在调整,城中村改造下的建筑、建材、房地产、家电等:布局制造业的时机已到,专业机械、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以及具备技术优势,正在快速渗透的新能源车(整车、锂电)、光伏。
5、【国君策略|周论】不靠预期,而靠交易
?利好和利空大多已被预期到,后市以横盘震荡为主。从利空角度看,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投资者对增长换挡、大国博弈等长期不确定性没有太大的分歧,对短周期经济预期趋于一致,利空预期已经打进股票价格里,指数下行有底。从利多的角度看,各种政策发力,围绕房地产、活跃资本市场、地方债务化解等利好政策还会继续出,但是大多数的政策举措也已经被市场所普遍预期到。利多的预期也已经反应了,因此整个市场短期处在相对均衡的状态,预计后市大盘指数在现有箱体内横盘震荡。
?基于预期的思维很难奏效,投资不靠预期而靠交易。利好和利空都已经被充分反映,从预期角度很难寻找投资机会。经济增长和需求恢复是L型不是V型,盈利很难持续超预期,基于预期的价值思维很难奏效。经过长时间的调整,部分股票价格下跌到非常低的水平,股票经过充分交换,微观结构明显改善。在股价底部,悲观者筹码出清,悲观者的预期就无法被表达;但乐观者的预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和交易,出现对利空不敏感,对利好更敏感,这些股票反而在交易上有投资机会。我们对当前投资的建议是在预期思维之上叠加交易思维,价值投资和交易策略是不矛盾的。
6、【国海策略】政策底到市场底的几条规律
同当前可以类比参照的“政策底-市场底”有三次,分别是2012年9-12月、2018年10-12月和2022年3-4月,政策底形成的标志均为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表态。
规律1:政策底到市场底时间为2个月左右,探底时期上证50、金融风格占优,抗跌行业集中在地产链如银行、家电。
规律2:政策底之后政策的阶段性空窗期、风险事件以及企业盈利不及预期会导致市场二次探底,市场底的形成往往也需要较为重磅的政策。
规律3:市场底确认后如果基本面(尤其是地产)有明显的改善,则大盘价值领涨反转行情,否则是中小成长领涨。
本轮市场底的形成需要以时间换空间,8月底中报之前,价值风格占优的概率较大,稳增长接续政策出台的时间节点以及消费金九银十旺季的成色是决定市场底之后优势风格的关键因素。
7、【中信建投策略】底部,关注“中特估”
●核心观点
企业盈利处于底部,政策利率调降时点与幅度超预期,后续地产与资本市场政策有望持续催化,回购潮也显示积极信号,中期视角坚定“活跃牛”。重点关注以中特估为代表的低估值高分红方向。行业:地产链(地产/建材/钢铁)、建筑、券商、保险、汽车、机械设备、有色/石油等。
●政策持续发力,政策利率调降时点与幅度超预期,证监会答记者问释放积极信号,中期视角下坚定“活跃牛”。央行时隔61天再度调降OMO和MLF,预计近期LPR有望跟降;地产方面各地陆续调整优化限购政策,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政策基调转变得到进一步确认;证监会答记者问释放积极信号,包括引入长期资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有望改善市场长期生态,提升市场流动性。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是市场底部的重要标志,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股份回购方案数量已逼近去年全年总量,近一周回购方案的密集发布亦有望提振信心。
●配置层面关注中特估为代表的低估值高分红方向。政治局会议释放稳增长信号,Q3专项债加速发行,叠加城中村改造政策逐步落地,8-10月多个重磅会议催化海外业务,有望助力23H2基建和建筑相关投资韧性表现。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深化,科技公司和央企受到政策重视;在并购重组大提速并且经济下台阶背景下的2014-2016年间,重组指数持续跑赢大盘;2021年以来,疫后复苏力度持续不及预期,并购重组数量和交易价值虽然下滑,但仍为相关公司贡献出外生增长动力,重组指数同样走出可观超额收益行情。
行业推荐:地产链(地产/建材/钢铁)、建筑、券商、保险、汽车、机械设备、有色/石油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美国通胀超预期、房地产周期继续下行。
8、超预期调整的原因 | 信达策略
最近两周,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调整,这一调整的背后,有自上而下的原因(经济弱、汇率贬值),但考虑到近期顺周期的表现,能够明显看到,随着政策预期的变化,自上而下的逻辑正在逐渐偏强,这说明经济弱可能不是8月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景气度投资过于深入人心,景气度以外的逻辑难以形成共识。类似的情况2014年上半年也出现过,2013年12月-2014年6月,指数偏弱调整,但跌幅并不大,但在此期间投资者情绪更弱。因为2006-2010年最流行的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以经济周期跟踪为主的投资方法。
2014年上半年,部分投资者发现,从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经济相关类的板块持续走弱,中间只出现过季度的反弹。2013-2014年上半年指数虽然没有新低,但涨的板块(TMT)不是大部分投资者擅长的行业,所以投资者的情绪会比指数更悲观。事后来看,2014年上半年恰恰是市场战略性的底部。
调整略超预期,大概率是战略性底部。5月以来,市场不断预期政策,7月底政治局会议后股市有两周乐观的表现,之后因为对政策进度的分歧、汇率贬值、中报等因素,股市开启了调整。我们认为,这一调整虽然略超预期,但并没有改变当下是战略性底部的判断。经济虽然一直偏弱,但已经是一轮经济下行的末期了,后续大概率会出现一次库存周期,即使是最弱的库存周期,也会对未来1年内的经济数据有拖底的影响,政策层面,7月的政策基调意味着半年内政策大概率会不断超预期,短期政策力度大小不是重点,政策力度还存在加强的可能性。
9、【中泰策略|周论】“政策底”何时向“市场底”过渡?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8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系列利好政策,拟从投资端、上市公司质量、交易端、高质量投资银行、统筹提升 A 股港股活跃度和加强跨部委协同等方面系统性施策,全面提振市场信心,打好政策“组合拳” 释放活跃市场强信号。政策“磨底期”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市场对“活跃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刺激等政策预期加强。
我们认为,“政策底”可以向“市场底”过渡,但需要有真正能够起逆转趋势作用的刺激政策出台催化。而一旦能够起逆转趋势作用的政策信号出现时,市场更多的将呈现趋势性行情,如去年 11 月疫情政策调整后股市出现了“V”型回升。
同时,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市场开始调整后,政策往往也将更加积极,但这当中只有真正“有效”的政策出现才是“政策底”。而“市场底”滞后“政策底”的本质上是个“执果求因”的“伪命题”,即:在“底部”往前推三个月找到一些政策将其描绘成“政策底”。但实际上,如果往前推更长或更短时间,还是会有其他的积极政策出台。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政策?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之后,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作为能协调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且落实过程中效果层层叠加的政策,才是真正起市场反转趋势作用的政策。这种政策的跟踪,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在于:1)国内外政策的综合变化;2)“大兴调研”中对具体领域体现的关注点。
对于本轮宏观调控政策而言,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政策重心会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战略定力之间权衡取舍。这也意味着,市场期待的中央级的财政刺激政策或难出现,现阶段出台的政策整体以侧重提振市场信心为主,而非市场期待的“大刺激”。
我们认为,接下来在“活跃资本市场”政策方面或有市场机制优化的出现;而在地产刺激政策方面,“适应房地产市场供需新变化”,各地因城施策的边际放松政策出台的市场预期也较强。8 月下旬后真正有力度的政策发力三大方向:1)医疗领域的反腐成为扰动创业板的主要因素之一,悲观预期的释放值得关注;2)围绕加强国家安全的政策将持续开展;3)本轮北方强降雨反映出整个京津冀地区地下城市管廊等排水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或是下半年基建发力的超预期领域。
10、申万宏源策略:政策兑现期,还看“政策想象空间”
政治局会议定调后,少数市场人士担忧政策能否落地,这本就是过度悲观的预期。目前,政策陆续落地,市场不会再怀疑政策决心,但少数市场人士对政策效果快速显现仍有犹疑。决定后续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还是“政策想象空间”。重磅政策集中兑现后,短期“政策想象空间”已有限,对应A股可能延续震荡市。
近期,少数市场人士对政策能否落地的担忧是有所增加的;但我们提示,讨论政策兑现,有两个关键的底线,预期突破了底线就是过度悲观:
(1) 在风险事件处置上,“底线思维”不会变,如果出现明显的风险传导链条,那么政策及时干预,切断传导链条就是中性预期。
(2) 政治局会议定调重大变化后,各部委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落实,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机制。这个过程中,只可能出现政策重点、政策节奏与市场认知不同;认为政策可能缺失落空,就是过度悲观的预期。目前,政策兑现期已至,后续市场博弈政策的重点,又回到了政策兑现和效果评估上。我们继续强调“政策想象空间”是关键变量。政策兑现期,市场将重新梳理对政策决心的信心,但少数市场人士对政策效果快速显现仍有犹疑。
这种情况下,“政策想象空间”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我们继续提示,三种情况下“想象空间”会被侵蚀:(1) 股价上涨,反映了较多的政策乐观预期。(2) 符合预期的政策兑现,市场会“买预期,卖兑现”;重磅政策的集中兑现,而短期再难有更重磅政策,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3) 短期政策兑现存在心理落差,也难免影响少数市场人士的政策展望。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特征可能是:重磅政策集中兑现的时间窗口,预期可能脉冲式修复,但阶段性兑现后,短期“政策想象空间”又被明显压缩,政策效果验证期到来。这一阶段,A股可能延续震荡市。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