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介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总体情况。本次规划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组织,会同江苏省交通厅、浙江省交通厅共同编制,从启动编制到最终发布历时4年,作为示范区综合交通领域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近期已正式发布,主要成果已纳入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

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的一体化示范区虽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区域,又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但却因处在沪宁、沪杭交通的夹角区域,一直以来存在对外交通联系效率不高、内部路网连通性不足、交通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裉节问题。该规划力求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新要求、绿色智慧新趋势、区域协同治理新模式,提出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并探索跨区域的项目协同与制度创新路径。


【资料图】

在定位上,本次规划既是交通设施规划,也是交通服务规划、交通治理规划,其重要作用在于改善交通区位,引导两省一市交界处从后发走向先导,同时创新政策机制,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跨区域综合交通治理体系。在策略上,突出生态绿色和枢纽支撑。比如在整体框架设计中,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理念,以tod(公交优先发展)为导向完善示范区枢纽布局。其中,对外交通的优化重点为模式优化和效率提升,支撑示范区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发展绿色化、清洁化的货运体系。

交通是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

为构建交通空间协调新格局,示范区将重点完善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客货运枢纽等四大交通系统。其中,将以干线铁路、城际(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系统,满足示范区对内对外多种出行需求。在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国家干线铁路主骨架基础上,重点补强城际(市域)铁路网络,规划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水乡旅游线、嘉善至西塘线等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特色交通方面,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三级慢行绿道系统,依托骨干河道和重要湖荡构建舒适宜游的蓝道系统,结合太湖、淀山湖、太浦河等河湖水系构建“两横两纵三环”(“两横”为沿吴淞江风景道、沿太浦河风景道;“两纵”为沿太湖风景道、同里—芦墟—西塘风景道;“三环”为环淀山湖、环元荡、环古镇风景道)区域风景道体系,全面打造“慢游”交通网络。

为升级内优外畅交通新体验,示范区将重点提升同城化交通、水上交通、新型交通的出行体验。同城化交通方面,聚焦道路对接、跨省公交、车辆服务等,创新城际(市域)铁路贯通运营和公交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示范区跨界出行享有“同城待遇”。水上交通方面,一方面协同推进内河航道整治,形成“四横四纵” (“四横”为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芜申线、湖嘉申线-杭申线;“四纵”为京杭运河-乍嘉苏线、芦墟塘-杭申线、丁诸线、油墩港)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布局,建设绿色集约化内河作业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辟水上客运交通线路,打造水上出行新体验。新型交通方面,鼓励“互联网+”共享交通、需求响应式公交、无人配送等新型交通试点应用,探索高铁物流、轨道快运等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新模式。

四年前的这片区域路网相对薄弱,有专家讲是“汇而不通,通而不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表示,四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轨道示范区建设框架初步形成,跨省域对接道路加快完善,跨省公交持续扩容,示范区两区一县正由“邻里间”变成“一家人”。

此外,规划中较引人关注的还有:加快完善由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构成的干线铁路主骨架,规划新增苏州南站、嘉兴北站、盛泽站、练塘站等车站,全面提升示范区面向长三角及全国的辐射力。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任俊锰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