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半年我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3577亿元
开发区提档升级 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周林)近日,记者在宁晋经济开发区的万方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忙着进行部分车间的外墙喷涂以及二次结构施工,14万平方米的厂房即将完工。
眼下,在全市经济开发区,这样繁忙的生产和建设场景随处可见。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3577亿元,同比增长35%;税收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2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我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大力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开发区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特别是今年以来,聚焦“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题,将开发区提档升级作为系列专项行动的第一个行动,制定出台了开发区提档升级21条奖励支持政策,推动政策、资金、人才向开发区倾斜,产业、项目、要素向开发区集中,全市经济开发区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目前,我市共有1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在持续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重点瞄准数字产业等前沿领域,提升开发区产业层级,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引领、实体经济稳固的新型产业体系。
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我市将原邢台高新区区域划归所在县省级经开区托管,为经开区注入发展新动能;信都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省级开发区,实现全市省级开发区县(市、区)全覆盖。
强化项目储备,提高产业层次。我市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聚焦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大好高优”项目。1—7月,全市经济开发区新签约项目2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纳入省月报建设项目统计库的36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实际投资完成252.1亿元,投资完成率达84.2%,位列全省第3位。
持续优化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经开区公建厂房建设;组织各银行深入经开区与企业对接,加大企业融资力度;指导经开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完善经开区工作职能;推出服务企业新举措,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服务企业一码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科技赋能,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和帮助开发区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与京津科研院所的合作,借智借力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1—7月,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56家,并新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7家待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新增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69家、发明专利新增16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