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视频加载中...8月8日,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12天的时间里,五湖四海的青年在成都追逐梦想,尽展青春魅力。无论是13座新建体育场馆还是36座改造场馆,成都大运会都给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大运遗产。
如今,“大运效应”不断显现,“大运遗产”持续转化,这些“大运遗产”赛后将如何运维?多久会对市民开放?开放的项目有哪些?可持续利用还会涉及哪些方面?为此,我们联系到承接大运会羽毛球和田径项目的双流体育中心负责人刘云嘉,她将针对双流体育中心的场馆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双流体育中心于2008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花园路,场馆占地234亩,总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成都大运会期间,设10直9弯预制型塑胶跑道的双流体育中心体育场为比赛场,设6直6弯预制型塑胶跑道的双流体育中心训练场为径赛及跳跃项目热身场。”刘云嘉告诉记者,随着大运会的结束,从8月16日开始双流体育中心的风雨篮球场、训练场、五人制足球场、室外健身路径面向公众开放,8月21日起双流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羽毛球馆也将对公众开放。
不仅是场馆惠民方面,双流体育中心以“大运场馆”为依托,逐步对青少年开放“大运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模拟大运比赛,延续大运热度,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双流体育中心将发挥专业行业协会力量,利用大型体育场馆演艺活动承办功能,吸引明星演唱会、商业表演等大型活动,持续挖掘和释放体育场馆资源消费潜力。”刘云嘉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詹妮 摄像 詹妮 视频 胥瑞可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