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赵心
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第一批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转化项目征集中,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杨帆教授领衔的《靶向TRPM8离子通道的环肽抑制剂开发》的研究项目团队,从百余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300万的研发资金支持。
(资料图片)
杨帆教授在膜蛋白的功能与动态构象变化研究,以及基于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理性设计领域,有着20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新型镇痛药物,用于攻克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等副作用。
来源:视觉中国
化疗神经痛严重降低生存质量
化疗是对抗癌症的最常见武器,但是,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奥沙利铂、紫杉醇等经典化疗药物为例,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神经受损。这一疾病临床称为化疗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刺痛、麻木和温度敏感性,有时运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造成患者延迟或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坐车拉个扶手、抬个桌子,明明是正常温度,但是化疗神经痛患者就会觉得是异常的冷,而且冷到发痛,许多患者在大热天外出要戴手套,吃水果要先泡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杨帆教授形容。
但是,目前在我国乃至全球,尚没有批准用于预防或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开发新型镇痛药物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镇痛?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镇痛?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对温度和外界刺激的感受,是人体中的哪些元素在发挥作用。
风吹过脸很凉爽,地铁上的空调有点冷,撞到柱子有点痛……这些感受是通过神经元细胞传导给大脑的。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对于冷热刺激会产生不同反应,这个功能的实现是依赖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闭。
按照对温度感受的不同,离子通道分为多种亚型,其中,TRPM8是一类表达在伤害性刺激感受神经元上的离子通道,该通道在低于28 ℃的温度环境下被激活,是哺乳动物的冷感受器。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TRPM8离子通道是治疗化疗神经性疼痛的有效药物靶点。
“既然TRPM8离子通道的开闭让我们感受外界的刺激和温度,那我们就可以去设计、筛选分子,去把产生这些感受的离子通道的功能抑制掉,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杨帆教授说。
杨帆教授在实验室
新研究有望破解神经痛难题
但是,有研究表明,如果单纯地抑制TRPM8离子通道,会在缓解神经性疼痛的同时,引起体温下降、温度感应异常等副作用。
为了突破这个短板,杨帆教授团队的研发策略是——开发一种多肽抑制剂,既能够抑制TRPM8的配体激活,也不影响体温变化,实现有效镇痛。
起初,他们从天然多肽化合物中筛选寻找,花了半年多时间也没找到,于是,团队开始基于靶点蛋白质的结构,设计获得了一系列非天然的多肽类调控分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轮设计优化和体内外不同层次的功能验证实验后,目前,团队最终获得了一个特异性多肽抑制剂。这种候选化合物既可以抑制化疗神经性疼痛,又可避免温度感受改变,与同类抑制剂相比,其亲和力更高,专一性也更好。
杨帆教授在指导博士生进行实验
“目前,药物研发还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希望能继续稳步推进,最终实现转化,为化疗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杨帆教授对项目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站式”服务助力生物医药源头转化
“现阶段的成功,离不开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的资助和孵化。”杨帆教授坦言,作为基础研究人员,由于缺乏新药研发的经验,即使在实验室里发现了比较好的苗头化合物时,他们也会困惑于如何把它真正往临床去推进。
而在入选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创新生物医药转化项目后,不仅获得了资金的支持,而且研究院配备的专业管理团队协助解决项目从研发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全球商业化等阶段遇见的各种问题。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杨巍介绍,研究院秉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打造了一系列数据验证支持平台,包括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筛选、活性分子改造、成药性评价,药效学验证等各个环节,可为早期医药项目孵化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持。
据悉,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是我国首个由基础医学学科主导设立的以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创新平台,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原始性、灯塔性创新发现,提供早期概念验证资金和技术支持,力争发现若干全球首创靶点药物、创新医疗器械或医疗技术,助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