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网北京8月28日讯(记者 和海佳)文化和旅游部于今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媒体通气会,会上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进入评审阶段,目前各省区市、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共推荐1407人。此外,文化和旅游部今年确定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数达到16个。

文化和旅游部于28日在北京举办媒体通气会。中国网记者 和海佳 摄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已积极开展以下四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为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于2022年5月印发《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启动新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目前,各省区市、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共推荐1407人,正在开展评审工作。

二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分两批正式确定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数达到16个。

三是提升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共公布66个典型案例,覆盖44个脱贫县、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此外,举办“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现场交流活动,相关省区交流分享经验成效。

四是办好非遗重点宣传展示活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各地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各地共举办活动9800余场,营造出全社会关注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浓厚氛围。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举办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提升非遗文化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以下三点工作。第一,继续巩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开展四级非遗名录资源普查汇集工作。推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调查评估。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第二,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能力。做好2023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管理工作,公布新一批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名单。研究制订传统工艺工作站管理办法。做好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工作。扎实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举办全国非遗工坊建设现场会,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提质增效。

第三,持续加强非遗传播弘扬。举办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举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训班,推动非遗体验基地、非遗特色景区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