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找工作当成工作

有一个调查发现,失业潮来临之初,时尚圈的流行色会变成“黑白灰”,背后的心理是希望自己低调低调再低调,最好老板忘了还有自己这号人,躲过一劫。

可哪里躲得过去?你越是躲,在上司面前越是没有存在感,不炒你炒谁?


(资料图)

就像大部分的病人总是要拖到实在痛得受不了才肯上医院看病一样,很多人也是要到被HR叫到办公室,才相信真有一天“失业”这件事会落到自己头上。

大环境下的失业不是你的错,你有权给自己多一点选择,以预防最不好的情况发生。所以正确的应对是:主动迎接失业,提前找工作,把找工作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哪怕你现在还是公司的“当红炸子鸡”。

为什么要这么提前呢?因为影响找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

机会比努力重要,在六个月里寻找二十次面试的机会,比两个月安排十次面试,更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平时多多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多多争取好的面试机会,要用足够多的选项来提高跳槽的质量。

很多人觉得“骑驴找马”有不安心工作之嫌,对现任公司不公平。这个问题你要反过来想,你的公司会在没有找到接替人选的情况下,就先把你开了吗?或者事先告诉你,正在找新人代替你?

上有劳动法,下有劳动合同。只要在找到“马”之后,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前通知就行了。

当然,大家一定还有一个疑问:既然就业形势如此不乐观,我还能上哪儿找工作?

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哪些方向的胜率更大。

二、换赛道

对于那些可以在各行业就职的通用型职业,比如销售、HR、法务、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会计师等,在正常跳槽时,大部分人都习惯在原行业找工作,毕竟卖汽车的销售和卖计算机软件的销售,能力结构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但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你其实可以考虑换一条赛道,换一个更有上升潜力的行业。

本轮经济下行,政府没有像以往那样采用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手段,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很高,以往的那种模式可能会雪上加霜,所以这次更强调“不刺激”和“高质量的发展”,强调调整经济结构。

没有总量的政策,结果就是部分不符合政策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退出,而各种资源加速流向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产业,所以,那些近一两年不断在各种产业政策中提及的方向,大概率是未来扩张的行业,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行业包括:

1、半导体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等相关上下游产业链

2、数据要素相关产业,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国产替代等

3、光伏、风电、氢能、储能、锂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

4、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

5、生物制药、医疗器械、高端制药装备等医药产业

以上只是一些大行业,实际上很多行业内部都有一些细分行业,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多跟相关行业的人聊,了解政策的动向。

相反,很多行业和就业方向未来大概率会收缩,比如地产、金融、教育、医疗,很多内需下降外需转移的行业,以及各种公职人员。

另一个角度就是海外扩张企业。

近20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是出口,但目前遇到欧美脱钩和人口红利消退的困境,造成制造业投资下降,是就业机会减少的重要原因。

但由于中国企业的实力仍在,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这种宏观背景下,到海外扩张,到东南亚、到美国墨西哥、到非洲中东投资建厂,就成为大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主要的新增就业机会。

大部分人对海外就业机会都有点抵触,这一心态,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90年代的日本人,都遇到过,但现在有能力海外扩张的,都是大企业,海外生活补贴也非常高,还能拓展人的能力,未来中国将形成一批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有海外管理工作经验,将是未来十几年最稀缺的人才。

对于非通用型职业的人而言,如果在原先行业没有很好的跳槽机会,不如考虑一下转行——前提是你一直都有这个想法。

三、转行很难,但值得一试

可以想象,大部分人都不会在目前这种氛围下考虑转行,毕竟经济好的时候,转行都不容易,都是“世界那么大,不出去走走,怎么知道躺在家里有多舒服”,经济不好的时候,就更不会有这个念头了。

首先,我们要排除一个误解,认为现在只是暂时的困难。

2019年,美团的王兴说今年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但却是今后十年最好的一年,之前大家都以为是恐吓大家,谁知一语成谶。

日本从1993年陷入危机,一开始都以为是正常的经济周期,谁知一晃就是“失去的10年”,再一晃就是“失去的20年”,现在已是“失去的30年”,整整一代人。

所以,如果你想转行,今年也是未来十年最适合转行的一年。

其实,就算是经济繁荣,转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转行最重要的是动机,如果动机不够强烈,就变成心情不好的时候买张彩票了。

而最强烈的动机就是你原来所在的行业大厦将倾,本来就很难混下去。

比如房地产,2019年中央提出“房住不炒”时,我就劝所有能遇到的这个行业的熟人,包括建筑设计等产业链上的朋友,如果想转行,尽早转行,不要等这个行业的人都开始转了,你才下决心。

不仅仅是房地产,对于那些能力很强,却陷入低增长行业的人,对于那些钱也不算多,买不了自己的喜欢的人,也是不如放手一搏,到那些竞争激烈、也有利润空间的行业,或者自己更喜欢的行业去发展。

转行的道路上有“三座大山”:专业障碍、薪酬不衔接、心理不适应。后两者是心态和动机的问题,只有“专业障碍”才是转行者和用人单位都会去考虑的客观问题。

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跳出“我该不该转行”的问题,站在招聘者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用人单位要放弃有专业经验的熟手或者放弃白纸一张又便宜的职场新人,用“有职场经验、没有专业经验”的转行者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由于业务发展过快导致人手不足、职位拆分以及企业补充人才储备。

这种招聘需求,虽然也是专业度优先,但允许有一定的磨合期,新人和转行者都是有机会的。

2、一些行业变化很快,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行业,或者是一些需要复合经验的行业和职业中,用人单位也可能更喜欢用“转行者”。

在这些行业,从老板、管理者到底层员工都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才能跟得上变化。知道“如何学习”,比“已经学过”更加重要,“Know How、Know Why”比“Know What”更重要。

3、部分行业的中级职位中,并不一定看重本行业的经验,考察的更多是底层能力。

越是低级职位,越依赖工作经验,越是高层职位,越依赖底层能力。底层能力是创造新能力的能力,是学习任何新事物都能抽象成几条公式的能力,是在新知识领域进行“链接”的能力,靠的是知识迁移,靠的是快速建立“概念树”,“转行者”在这个方面很容易赶上熟手。

4、猎头的推荐。

一个好的猎头对于想转行的人,价值很大,他可以告诉你新行业的机会,可以帮你梳理需求,去匹配这些机会,甚至有能力的猎头还能穿透你的工作经验,看到你的底层能力。

但问题在于,一个想转行的人,对于猎头的价值并不大,因为成功率低,不划算。所以,在他们生意不好的时候,反而有机会,前提是双方都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别想着做以往那种短平快的信息不对称的简单工作。

四、把握主动

周末在家看到一条冷知识:打架的时候,当你发现对方向你挥拳,你一定是本能地向后躲闪。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反应。

一拳挥出去,力度有一个增加的过程,往后躲,如果躲不过,很可能落在你身上时力度最大。不如向前迎,在力度还没有加强时,跟他硬碰硬,力道反而小。

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是,看你不躲,反而向前迎,心里会害怕,力度就更弱了。

这跟人面对“失业恐慌”的心态是一样的。

在失业率很高的时代,不逃避,主动找工作甚至谋求转行,这种行为,如果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就很好理解了——

如果自己是一家公司,那老板是你的大客户,你的工作就是你想卖给他的产品,公司就是销售渠道,劳动合同就是供货合同。升职就是扩大销售量,加薪就是提价,新职务就是开发新产品。

那么,跳槽就是换客户,转行就是产品转型。一个企业想要避免走向衰落,必须在预感到有危机时,要么产品升级,要么业务转型,主动面对危机的到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