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携新书《江东梦》做客湾区书屋,以“诗与史:严酷时代的青春之旅”主题,与著名作家、“读懂中国”文学院执行院长蔡崇达展开对谈,为广大读者分享“青春三部曲”中的动人故事。

此次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州购书中心、珠江公园共同主办,湾区书屋承办。

三代人“躺不平”的青春


(资料图)

张柠“青春三部曲”由《江东梦》《春山谣》《三城记》三部长篇小说组成。这三部作品分别书写了“30后”抗战青年、“50后”乡野青年、“80后”都市青年的青春故事。三段不同的历史,三个社会的挑战和难题,催生了三种不同精神面貌的时代青年,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抉择。

“这三部曲的写作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样,我是倒着写的。我先写第三部,就是子辈的青春生活,再写父辈,最后到爷爷奶奶辈。”张柠表示。

在张柠看来,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年轻人哪怕想躺平也不行,“天天炮声和枪声都响着,人们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年轻人十六七岁就开始上前线,步行前往,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这是那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查阅军队行进的目的地、路线、方式等信息,张柠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就是为了在小说中准确地表达当时年轻人的感受。

“今天的年轻人跟前两代人相比,面临的挑战更多。互联网、教育、生存都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他们的难题更多维。”张柠分析,21世纪的青春生活里,有着与前两代人不同的时代苦恼,除了应对社会性的选择,青年还要面对情感选择:“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考验,所以‘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一直探索下去。”

蔡崇达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越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复杂、巨大和沉重,年轻人就越有可能去包裹自己、封闭自己。“他们就躲在那里,但实际上他们知道真实世界的引力。真正想躺平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在躺平的,躺平其实是在‘呼救’。”

8月18日,“青春三部曲”收官之作《江东梦》正式发布。这部作品堪称抗战时期的“青春之歌”,书写了乱离之下一代人的热血。

蔡崇达在现场分享了私家阅读感悟:“这种创作过程太难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张柠对历史真实感的追求,这意味着他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心力。写作者就是应该像这样,对写作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敬畏的心。”

“诗比历史更永久”

在张柠看来,之所以选取每一代人的年轻时期作为书写对象和小说主题,不仅是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矛盾都集中在年轻人身上,所以他们是观察一个时代最典型的视角。”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人在年轻时期的行动最能代表他们自身:“年轻人被大历史抛进社会,总有人是敏感的、软弱的,因为敏感而格外不确定,所以年轻人是一个谜,我写的是人之谜。”

“青春是永远推陈出新的,青春是不断蓬勃发展的,青春是声音嘈杂、时而无序,但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蔡崇达眼中,张柠一直跟青春的力量在一起,用青春的生命观、青春的世界观对待生活。

张柠曾于2000年出版过一部文学批评文集,书名为《诗比历史更永久》。“诗比历史更永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信念:诗就是生命最本真、自由的状态。”张柠说。

诗意在年轻人身上保留得最多,而“诗与史的冲突也是青春三部曲的叙事得以进行的重要推动力”。“青春三部曲”中每部都出现了精神脆弱的青年角色,在张柠看来,这些年轻人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这些人物可能是失败的,但一定是可爱的。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朱英豪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