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黑龙江省提出“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的方向,对于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政策叠加的关键机遇期,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布局,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夯实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黑龙江省应借助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等政策机遇,立足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打造省域内特色化、差异化的功能区板块,构筑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布局。
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功能区
(资料图)
建设区域创新发展的产业走廊。依托国家战略支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加速器”,打破大数据“孤岛”,以数字化做强平台化、做实集群化、做优协同化、提升品牌化;把生物经济作为“潜力股”,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生物安全,打造“医”“食”“美”“安”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把创意设计作为“先手棋”,打造哈大齐区域创意设计产业廊道,将创意设计嵌入全产业链,以“设计产业化”打造新增长点,以“产业设计化”引领转型升级,用经济新引擎为龙江区域发展提质增效,打造建设创新龙江的最强增长极板块。
建设区域创新发展的产业集群。集聚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群,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多上科技型、创新型前沿项目,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增量,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农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强化高端零部件、基础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推动技术创新的前沿突破、融合应用,打造国内卫星制造的重点区域基地;推动石墨等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高端数控、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打造龙江先进制造集群矩阵,增强黑龙江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
打造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功能区
增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在统筹推进全省产业园区建设中,重点推进以哈尔滨为核心的省会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内核,发展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现代服务业,北部突出高新技术,南部强化园区和工业升级,东部聚焦物流+基地和保税功能,西部围绕国际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加快构建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经济辐射面。同时重点支持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的产业园区发展,整合资源、协同发展,重振本地轻工业、合理拓展产业空间,并依托连通这些中心城市的“两小时高铁经济圈”,增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健全区域间协同合作机制。强化黑龙江省城市群内部的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各地区之间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增强区域经贸交往能力;协同推进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打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功能区
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依托实施生态振兴计划,加强造林、抚育,加强湿地、草原的恢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提升省域内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增强实现黑龙江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
挖掘区域生态产品价值。依托大小兴安岭优良的自然环境,立足龙江生态产品特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把冰雪资源、绿色食品、生态服务作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式,提供无污染的绿色有机食品,提供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康养等生态体验的生态服务产品,提供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来实现收益型生态产品,如碳排放权交易等。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资源资本运作,打通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的渠道,走出自然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转化成财富的特色之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