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了解到安徽凤阳,是通过著名的凤阳花鼓。据闻,在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从江浙迁移了大批民众到凤阳,旨在充实中都凤阳的人口,然而后来朝廷停止了建设中都的计划,这些移民因自然灾害而陷入贫困,生活艰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移民每年秋收过后,会背负花鼓、手持小锣,结伴外出演唱以维生。另一种说法是,他们返乡祭祖上坟时,将花鼓小锣作为乞食的工具,后来逐渐形成了习俗。
尽管凤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身踏足这座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凤阳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参观的景点。这次暑假带着孩子出游,由于他没有体验过溶洞,所以我将韭山洞列入了旅游目的地清单。
韭山洞位于凤阳城南30公里的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因山川灵秀、地蕴丰饶、盛产野韭而得名。该山洞的形成可追溯到寒武纪时期,已有5-6亿年的地质历史。
令人惊讶的是,韭山洞的历史同样久远。早在1500多年前的《水经注》中,就已有了对韭山洞的记载。
在唐朝时期,许多人对韭山洞进行了探险,并留下了许多唐人题刻。在南宋时期,著名抗金英雄王惟忠率领九万人在此山抵抗金军,他们在山上筑石为城,现存有石垒城、石鸡亭、七里大寨等古战场遗址。在洞的右侧,有石阶可供攀爬。
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在此山屯兵,并收编了华云龙等农民起义军力量,最终由此南下滁阳,统一中国。
韭山洞主洞长1472米,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的侧洞长约5000米。全洞分为虎踞龙蟠、摘星揽月、囊括五岳、峡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六大景区,有古步道、演兵场、莲花台、双鹰扑石、双凤呈祥等大小景点30多处。
其中,“虎踞龙蟠”是王惟忠备战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揽月”是古人所谓“石形如器物者甚众”的景区,后三个景区则曲折盘旋,奥妙无穷。
韭山洞的特点在于其“深、大、险、奇、古”,全洞跌宕起伏、地形复杂、嵯峨变化,仿佛一处大山里的人间仙境。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此洞不同于江南溶洞,也不同于四川熔岩,其风格是“恢弘朴野、大块文章”,是长江以北地区少有的发育良好的喀斯特溶洞,因此被誉为“江北第一洞”。
1991年,凤阳县将韭山洞开发成旅游景点。在景区,人们还发现了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距今约6.5亿年,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桃花水母的发现,充分说明了韭山洞这里的生态是非常良好的。
我们参观韭山洞时,大约在洞内行走了30分钟,随后便来到一处乘船的地方。这里需要支付1元钱一个人,工作人员会用船将你送出洞口。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原路返回,因为溶洞外面并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景色。
我们选择了乘船,然后爬上一段小台阶,乘车前往情人谷。车费为10元钱一个人,开车5分钟便将我们送到了目的地。最后,我们步行900米到达停车场。
韭山洞的景色虽然谈不上壮观,但它的长度足够长,洞内的温度也足够低。夏天游玩时,这种体验相当不错。如果你经过凤阳县,不妨来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