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看入迷的一本书:《北洋夜行记3》。
拿到手,一口气读完。那两天的空余时间,都是手捧这本书,以至于孩子问“妈妈,你一定很喜欢这本书吧?”这么明显的喜欢,连孩子都看出来了。
因为书中描述的画面感太强,一度看得胃里翻滚。放了几天,等稍稍没那么强的感受,再回头写下这本书带来的一些感受。
《北洋夜行记3》是历史研究者金醉,根据“夜行者”太爷爷金木的神秘笔记,整理的20世纪初的都市异闻。
最初看金醉的文章是在公众号上,基本是晚上睡不着时,点开他家的公号看文章。这个时间点,其实不是很适合看,因为越看越精神,原本就没的睡意,看完故事后,更是一点迹象都没。还好,手捧《北洋夜行记3》,无需再用睡眠做交换。
《北洋夜行记3》最初吸引人的点,在于看了开头猜不到结尾。这对于平日看小说也好、真实的故事也罢,大概率猜对结局的阅读者来说,实在是越看越入迷。
看完故事,合上书,《北洋夜行记3》的后劲还挺大,那是书中故事所折射出的人性啊。
永不过时的骗局
骗局,似乎存在于任何时代。
《北洋夜行记3》中,记录了不少的骗局,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假活佛,第二个案例里的假大力士,第三个案例中的假和尚……
在发现是骗局之前,人人都深信不疑。哪怕是现在,骗局也层出不穷。心理学博士玛丽亚‧康妮科娃在《我们为什么会受骗》里,分享过不少的骗局,分析过骗局背后的原因。在那么多的原因里,说到底,人们被骗,终究逃不过两个字:欲望。
《北洋夜行记3》的每一个案例中,都能看到人性的欲望。
人人都是欲望瘾君子
小说《抓落叶》里,有过这样一句话:几乎没有人一生只满足于实现一个愿望。
在合理的范围内,愿望还是愿望。一旦加了点力,偏离了轨道,愿望成了永不满足的欲望。一不小心,欲望让人迷了眼。
《北洋夜行记3》里的“疯女子闹市寻凶”,谁能想到背后会有“排字工暗室铸金”的玄机。“白衣学生险拦车”的故事里,当面对金钱,过去曾发生的事,依然有人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管是排字工还是白衣学生的故事里,都有着人类对金钱的贪婪。
人性欲望中,除了对金钱的执着,还有名声。“社稷坛力士摆擂”的人,明知是假大力士,明知有比比赛更重要的事,当事人还是坚持比赛,因为名声更重要。
同样看重名声的,还有“金木误入疯人院”探查出的真相。那是一位父亲,用妻子与孩子的生命,换取一时的“名声”。
想要的“名声”,真的比生命更重要?
人性的欲望中,让人觉得沉重的还有亲情。“假活佛引火烧身”里,姐姐用生命替妹妹顶了罪。“西直门妖庙炼丹”,为了救孩子,母亲不惜牺牲自己。
《北洋夜行记3》,让人看到了人性中的不同欲望。在这些欲望中,会看到熟悉的影子。
如果,多一点善意
《北洋夜行记3》里的“丑妇火神庙除鬼”,跟着作者的思路探查到故事的源头,会让人有种感慨:如果在最初的时候,有人能释放出一点善意,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荷兰新生代杰出思想家鲁特格尔·布雷格曼,在《人类的善意》中分享了赖以生存的10大准则,其中的一条是“保持宽容”。
对有些事、有些人,多一点宽容,也许故事会有不同的走向。
写在结尾的话
如果说最初看《北洋夜行记3》,是因为故事,是因为熟悉的作者,但意外的收获在于书的后记。
这是看过最长的一篇后记,在后记中看到了作者的真诚。回头确认了下,作者是位男性。从男性的视角,写下这样一篇后记,更是难能可贵。
前几天听到一位男性和孩子讨论族谱的事,同样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男性论调的不可思议,满满的……实在想不出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当时听到对话的窒息感。
想起《北洋夜行记3》后记中描述的故事,想起“华工掷斧斩盗贼”中来自婆婆的吐槽,来自那位女性最后的结局,再回头看金醉的那篇后记。
有些事,还需要很多人,做出很大的努力。也许,这份努力,从遇见《北洋夜行记3》就已经开始。
我是爱阅读的弥小木,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