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20日,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携新作《帆》来到上海书展。她与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阅读推广人赵小华,文学编辑、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孙玉虎做客思南文学之家,与读者们分享了《帆》的创作历程及深层内涵。
《帆》是殷健灵于今年4月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少儿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三代华人女性在新西兰的人生际遇和心灵波澜。小说时间跨越100多年,地域跨越新西兰和中国的不同省份和地区(包括上海、广东、陕西等地),以春令和喜莲两个女孩为两条并行的故事线,两条线因一位来新西兰访问的中国作家南溪而有了交叉,从而串起两个不同时空里女主人公们的故事。
活动现场谈起《帆》的创作缘起,殷健灵表示,《帆》的创作首先得益于2017年在新西兰奥克兰的迈克金写作中心为期两个月的静心写作。在这个天地和自然最近的地方,她浸润在写作的沉静与乐趣之中,并认识了当地很多华人,听他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同时,她还参观了第一代华人登陆新西兰的传奇人生的展览,并查阅了大量新西兰华人史的相关资料。据她了解,不管是新西兰华人,还是身处其他异乡的人,他们一直都有精神上的漂泊感,他们终身都在寻找家国之根、自我之根。这促使她生发出创作《帆》的念头。
而以“帆”作为小说的名字,则是一种寓意。在新西兰,她总能看到海上很多帆船,“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汪洋,我们则如帆一样在前行,我们要鼓足勇气和干劲面对人生各种各样的浪涛,才能让自己找到方向,能够去跟风浪去抗衡。”
殷健灵秦文君细读了两遍《帆》。在她看来,《帆》第一个特点是文艺,摇曳着一种自在的感觉。当前,非独创的快速写作越来越多,殷健灵能熬得住,坚持住自己的文艺创作,极为难得。第二个特点是有难度。它有历史,有现实,跨度时间也比较长。第三个特点是戏剧化。小说在童年生活和成年世界,在虚拟世界和真实故事,在各种各样的女性以及男性人群的设置等方面有很强的戏剧化。
赵小华表示,她会将《帆》推荐给所有的孩子去读,因为他们太需要这样的一本书让自己安静下来,找一找自己的根。小说中诸如春令,就是在一次次蜕变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找到了文化认同和自信感,找到了家国的根脉。而当下的孩子们也要寻找到自己的根,问问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因为让自己站在大地上生根,才能长得更好。
孙玉虎从编辑和创作的角度细致解读了《帆》。他认为,《帆》是殷健灵回归内心,回归初心的写作,书写了成长中的心灵,同时它也承续了殷健灵自《野芒坡》以来的厚重、大气。中国故事怎么讲?中国故事怎么给孩子讲?《帆》在这方面做了完成度很高的示范,它讲到了家国之根、自我之根,而又没有给出程式化的答案。寻根不是一步到位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寻找不同的根,家国情怀也好,人生之路的寻找也好,都是动态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