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雅诗兰黛正在抱紧中国的大腿。

旗下品牌悦木之源的“灵芝薄皮速修精华”率先在中国上市,一改往日“海外尝鲜,国内苦等”的作风。


【资料图】

被中国消费者诟病的“品牌老化”上,也开始听劝,上半年一口气推出两款重点新品,赶上前2年全年的出新数量。

各项业务都更急切拥抱中国,高级手工香水品牌Le Labo 首店(上海)开业当日便宣布,将继续布局国内一线城市。

至于为何如此一改常态,看美肤三巨头的最新财报就知道了:旅游零售渠道的库存阴影笼罩下,各家业绩集体拉胯。

其中,雅诗兰黛以-10%的收入增速,位列最惨第一名——大本营美国失守,本季度收入开始下滑;业务占比约1/3的旅游零售业务,本财年收入下滑34%。

但一片晦暗之中,中国市场格外亮眼。

可以看到,资生堂中国区收入增速领跑;欧莱雅北亚地区上半年收入持续增长;雅诗兰黛更要“感谢中国”——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使得本季度整体收入实现微增。

换言之,中国区的“出类拔萃”为美肤巨头们挽了尊。且由此,雅诗兰黛们不约而同地把未来增长预期,也寄托在了中国市场身上。

而要重仓中国,就需要先读懂中国。

01 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

“再没行动,我以为你退隐山林了。雅诗兰黛,看看别人出新品的速度,再看看你的,SOS闪修精华等得我快崩溃。”一位国内雅诗兰黛粉丝,在社交平台“恨铁不成钢”道。

而雅诗兰黛改变上新节奏的背后,说白了是生意人的“无利不起早”。

可以看到,上半年国内社零中,化妆品零售依然持续增长,增速跑赢大盘。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几家美妆巨头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恢复。

毕竟,海外几大主要经济体目前通胀水平依然处于高位,物价飙涨依然带来消费压力。

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调查显示,与2021年相比,价格因素影响消费者下单护肤品的比例增加了2.5个百分点。

这让各美妆品牌深受影响。就雅诗兰黛而言,财报披露显示,主攻西方市场的Too Faced品牌,从上个季度至今,业绩表现依然低于预期。

与此同时,欧莱雅和资生堂在这些地区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中国疫后经济恢复的过程,让国内美妆市场呈现出良好消费韧性

从2015年开始,消费升级让高端护肤品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且即便是疫情后,高净值人士们对贵价产品的消费依然在持续推高。

强劲的消费力,让几大国际集团分外眼红。

2020年后,高端美妆品牌争相入驻中国市场,在最新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各家巨头或多或少都吃到了这块的红利:

可以看到,在整体波动的外部环境中,中国区的免税渠道和零售渠道(专柜、电商)并存,得以平衡整体业绩。

比如,拆解雅诗兰黛的中国区收入构成会发现,在2022年免税渠道疲软时,就是零售渠道拉动了中国区收入的增长。

而免税渠道因为不需要进行大额营销费用投放,往往有更高的利润率(15-20%)。

比如,资生堂的渠道拆分显示,旅游零售渠道利润碾压明显。雅诗兰黛最新业绩会也提到:旅游零售对雅诗兰黛,是个利润更高的渠道。

免税和零售都很香的情况下,放弃其中任何一个,都是雅诗兰黛不可承受之痛。更何况,中国区后续的增长空间更诱人

可以看到,国内美妆市场教育较晚(多数长辈并没有使用美妆用品的习惯),但年轻人的化妆习惯已逐渐培养,消费客群在持续扩张。

同时,客单价也有提升空间。以化妆品人均消费额作为天花板——2022年中国化妆品人均消费额55.9美元,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的为235-335美元,国内化妆品市场有5倍左右的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的美妆市场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市占率14.75%,仅次于美国的20.68%。而量价齐升下,国内有着追平,甚至超过美国的增长潜力。

当然,蛋糕香甜,抢的人自然也多。目前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已达到30%左右,想要更多难度更大。

以更迭迅速的细分品类——彩妆为例,前几年不少火热一时的海外美妆品牌都曾入驻中国,炒热了国内美妆市场,但不久就陆续落寞闭店。

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