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进入新征程新赛道,必须做好人才工作三篇文章,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拓路径,做好引才引智融合文章。“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必须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凝聚更多方面合力,多措并举,拓宽引才路径。一方面,坚持精准引才。避免“拾得篮里便是菜”的粗放式引才,也不能搞“打肿脸充胖子”的政策攀比,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开放思维。根据当地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规划量体裁衣精准引才,以产才对口推动产才融合、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坚持“花式”引才。要延伸引才触角,充分发挥聚才效能。良策引才。以人才新政吹响引才“集结号”,畅通“绿色通道”,进一步下放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用人主体自主权,用活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围绕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柔性引才。瞄准当地主导产业,支持企业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教授飞地”“人才飞地”,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活动引才。围绕延链强链补链,依托外埠商会、校地合作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校引院。

尽其才,做好育才用才效能文章。“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要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以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指引,明确各类人才的培养方法及任务目标,让育才更有力度,用才更有准度,尤其要注重内育外引、精准“滴灌”、分类培养。要培养“专业型选手”,通过建造一批实践培养基地、提供一系列研究项目等途径,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解决“卡脖子”难题,突破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要注重实践育才,健全上下联动、跟踪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工作机制,把重大项目、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作为“千里马”的“练兵场”和“赛马场”,让“潜力股”在干事前沿挑大梁、打硬仗,全面提升成长“加速度”。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是对人才价值的最大尊重和发挥。要树立“用人如器”的理念,不以学历论英雄、不以资历看能力,摈弃“唯帽子”的人才观,让“本地和尚”和“外来和尚”共同念经,把各类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依事择人、按才上岗,帮助挖掘潜力、提升动力,变“小才”为“大才”、变“良才”为“优才”。

优环境,做好留才聚才发展文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才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要有引才育才的“前招”,更要有留才聚才的“后招”。留住人才的关键重在留心,哪里的环境好、政策优、服务佳,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要时刻关注“人才看什么、人才要什么、人才在乎什么”,用“大服务观”涵养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开发更加有效的政策、更加开放的市场、更加优质的环境,让留才更有底气,聚才更有引力。要做好服务加法,切实打造让人才安心安身、安居安业的近悦远来发展环境。既要发挥保障衣食住行的“短期刺激”作用,围绕人才的急难愁盼,提供“一站式”高效率服务,着力办好人才各种“关键小事”;也要聚焦自我价值实现的长远发展,根据实际需求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人才松绑,充分调动用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真正让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进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鼓励其“带土移植”,实现从“引凤来栖”到“引凤常栖”的转变。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冯欢(襄阳枣阳)

责编:丁楚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