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刚领)昨日,记者从郑州市工信局获悉, 截至2022年底,全市现有中小微企业超21万户。
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小微企业园是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成长壮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综合发展平台。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有利于对小微企业提供集成服务,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创业创新;有利于对小微企业实现集中管理,促进安全绿色发展。 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时期重点推动实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的重要实践。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超21万户,从业人员266万人,贡献了全市96%以上的企业数量、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65%左右的税收,70%的就业岗位,在全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我市以打造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小微企业园区为抓手,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园谋划建设各项工作。目前,全市重点监测小微企业园159个,其中:新建园区共100个(已开工81个)、存量园区59个(已认定33个),总规划占地面积3.16万亩,总规划建筑面积4200万平方米,“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服务集成、治理集中”的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据悉,我市认定了两批33家已建成和部分建成的小微企业园为市级小微企业园,星级小微企业园11家,为其他园区的改造提升和运营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运行过程中,注重产业定位,凝聚发展活力。注重配套建设,企业“拎包入住”。注重运营服务,企业“轻装快跑”。注重企业培育,集聚效应明显。各园区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孵化与培育并举、招引与养成共进,助力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已入园企业776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1898家、“专精特新”企业660家、规模以上企业450家。
主导产业定位日渐明晰。100个新建的园区中,四个开发区(33个)主导产业多定位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市内五区(17个)多定位为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等都市型工业,六县及上街区(50个)多围绕原有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
投资主体多元,建设模式多样。100个新建园区中,从投资主体来看,国有投资建设的有35个、民营投资的65个,我市本地企业投资建设的76个、外地来郑投资建设的24个;从建设模式来看,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地产投资建设、联合投资建设等多种模式有机互补。
据介绍,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小微企业建设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站位河南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推进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大局,强化“三标”意识,锚定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企业质量明显提升、园区管理更加规范三大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培育、运营服务、政策支持着眼提高小微企业园对产业的承接力、吸引力、整合力,高质量推进我市小微企业园创新发展。
我市强力推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包括: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和政策措施,立足实际搞好规划建设突出产业特色,强化招商引资和入园企业管理,提升园区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强化考核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