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五官高度仿真的酒保、可以跑步爬楼梯的机械人、能独立完成拉花的咖啡师……本届机器人大会上,十余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凭借高度仿真的外形、出色的运动性能备受瞩目。发展至今,各类专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服务等领域,综合多功能于一体的人形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一个崭新的机器人时代正在开启。
资料图 新华社/路透
(资料图片)
■现场
“人”与人的交流更顺畅
运动控制是人形机器人的一大关键技术难点。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展台,人形机器人“悟空4”正在稳步前进。“它已经能适应路面、草地、泥地、楼梯等多种地形,还能跳跃25厘米高度的台阶并稳定落地,上下25度的斜坡和10厘米高的台阶。”浙江大学教授朱秋国介绍。
在追觅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咖啡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左手咖啡、右手奶泡,不一会儿,一杯咖啡拉花就制作完成。据公司相关负责人史沁雨介绍,这台机器人全身共有44个自由度,可以单腿站立,而且能胜任多种工作,“这一秒在做咖啡,下一秒可以去扫地,再下一秒又可以辅导孩子写作业。”
此前,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人形机器人“小七”就曾作为暖场嘉宾亮相。在大会展览序厅,“小七”和伙伴们一起热情迎接观众。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展出的人形机器人关节灵活度得到升级,面部表情也变得丰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它们对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让“人”与人的交流更顺畅。
■释因
人工智能“终极载体”
此前,各类形态的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领域,为何还需要人形的新形态?多家参展商表示,这是为了实现多种功能的集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形机器人算得上是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
“双腿让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移动能力,适应更复杂的地形,手部的抓取可以实现很好的操作能力,既能行走又能作业,这是人形机器人很大的优势。”在朱秋国看来,人形机器人是更有通用能力的类型,也是很好的“具身智能”载体。但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智慧的大脑,面临的技术难点其实与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类似,难度却高得多。“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阶段,大约还只相当于内燃机时代的汽车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X智能机器人集团工程师张辉表示,除自研算法之外,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来自供应商的大模型数据和芯片支撑。
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表示,通用人工智能依托具身实体与物理世界交互,能带来更大价值。具身通用人工智能最合适的“身体”自然是人形机器人,它应具备三部分:由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的“身体”,主导视觉、触觉各种感知的“小脑”和主导逻辑推理、决策、语言等的“大脑”。
■规划
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贯通人形机器人从理论基础到产品研发,再到落地应用的全链条优势。上个月出台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在这一浪潮下,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各类核心部件发展也都在提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多款“灵巧手”能模拟人手90%以上的功能。仿人柔性指尖以及掌部内藏着传感器,能实现抓取的力反馈,动作十分精细,甚至能抓起一根针;其手背同样拥有感知能力,在生化实验台上,手背不小心碰到其他容器也能迅速察觉。
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随着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布局,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原标题:崭新的机器人时代正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