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再是从前的小米了。在刚结束不久的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奏响了一支名为“技术创新”的“狂想曲”,艳惊四座。

产品方面,小米“大秀肌肉”,发布了折叠屏小米Mix Fold 3、仿生四足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力拉满的新品。底层技术上,小米宣布在手机端跑通13亿参数的大模型,展示出在AI、芯片、5G等多个领域的研发成果。

“只有着眼长期价值,坚持长期投入,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小米将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


【资料图】

可以看出,小米不再仅仅是一家稳居全球前三的手机企业,更是一家在底层技术有深入布局、在多个前沿领域实力出众的硬科技企业。

潜心布局十余年,小米实现应用型技术到关键领域底层技术的全方位突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没有被内卷的手机市场框限住,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有发展潜力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新小米,新变化

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在著作《大停滞?》中提出一个观点: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源于享用了无数“低垂的果实”;当果实被摘完,经济也就随之陷入停滞。

在科技领域,“低垂之果”的现象同样存在,当突破性科学创新停滞不前,行业也进入了增长乏力、恶性内卷的状态。以手机行业为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八个季度下滑。

为了突破创新瓶颈,小米选择攀上树梢,去摘“高处的果实”。8月14日晚,在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折叠屏Mix Fold 3、仿生四足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品惊艳亮相。

“一个全新的小米正在走向未来。”在这场发布会上,小米打破了过去的刻板印象,以全新的硬核科技企业姿态,向外界展示出在手机、机器人、AI等多个技术能力实现的重要成果。

年均增速接近150%,折叠屏手机展示出惊人的发展潜力。不过由于折痕深、太厚重、性能差等难以解决的痛点问题,折叠屏手机市场成为一座“难以开采的金矿”。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推出第三代折叠屏旗舰机型——小米MIX Fold 3,创新性实现轻薄折叠与全面旗舰体验并存,以“轻薄全能”定义折叠屏下半场的全新标准。

产品体验拉满的背后,是小米长期自研技术的成果。比如在轻薄化方面,小米的思路是“以技术换空间”,放弃行业“二级连杆转轴技术”,转向自研“自研龙骨转轴”,使得其展开态和折叠态的厚度分别减薄8.6%和12.5%。

优秀的影像体验,毫无疑问是手机用户的刚需。不过复杂的相机模组,也带来了手机厚重的问题,过去手机厂商为了追求轻薄而牺牲了折叠机的影像能力。瞄准这一痛点,小米通过与徕卡合作移动影像系统小型化,首次在轻薄折叠屏上呈现“徕卡光学全焦段四摄”。

此外为了提升续航能力,小米MIX Fold3还搭载了两颗澎湃G1芯片和一颗澎湃P2芯片,让产品综合DOU达1.34天。基于在影像、续航、设计等多个维度核心能力的提升,小米MIX Fold3真正做到了“没有短板”。

手机之外,机器人也被视为小米的重要战略支点。自2020年开始,小米开始深度投入机器人,三年来搭建了数百人的研发体系,能力覆盖了从零部件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运控、感知等各个维度。

在最新发布会上,小米新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正式亮相,尺寸较前代产品缩小了16%,重量减轻了40%,仅有8.9Kg,在集成度、仿生度达到了更好的表现,也有利于融入更多用户的家庭生活。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有刚柔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感知系统、交互系统、工程力学等。通过探索机器人这一技术高点,小米正加速推动整个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小米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未来机器人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因为它正好介于手机和车之间,对人服务能力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突破,让小米实现真正成长

产品力的角逐是一场长跑竞赛,要想在行业创新乏力的时期打造出真正惊艳的产品,更是需要长周期的积累。小米一方面围绕用户需求的务实主义,另一方面基于底层技术的技术追求,真正做到了技术长期主义者的价值坚守。

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约160亿,同比增长21%,而过去六年(2017-2022)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目前,小米研发已经进入12个技术领域,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3.2万件。其中,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中,小米全球专利族占比4.1%,首次进入前十。

创新产品、广泛技术布局的背后,是小米认知的突破,让小米真正地实现了成长,也让小米没有被内卷的手机市场框限住,而是走出了一条更难、也更有发展潜力的路。

雷军在年度演讲时,用了过去三十多年生涯里面几次关键的成长,来说明认知突破对于个人、公司的重要意义。“每一段经历,每一次突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

在武大求学期间,雷军建立了一生的梦想,还会了拆解目标。在金山创业的过程中,雷军完成了从程序员到管理者的突变。创立小米后,过去三年小米的高端探索,成为了雷军近十年来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

以小米的高端化探索为例:一开始在小米内部,做高端并未达成共识,有人认为“把中低端做好就挺好的,小米干嘛要做高端呢?”不过雷军表示,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才能为未来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雷军的坚持下,小米将高端化上升为集团战略。这一目标指引下,尽管小米11、小米12不达预期,但是经过三年时间、上百亿的投入、几万人的努力,小米13迎来阶段性的突破,第一次真正做到了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

高端化,是小米认知突破的缩影之一。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告诉搜狐科技,有了认知突破,有了小米对于战略的技术规划布局,有了具体落地的路径,小米技术能力质变才出现了飞跃式的突破。

展望未来,小米仍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这次发布会上,雷军首次提出科技战略升级——小米将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2022至2026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小米科技战略的升级,体现其坚持“技术为本”铁律、坚定投资未来的核心方向,也彰显了身为科技企业“领头羊”的人文关怀——一切技术发展,都要以人为本。

大模型时代,小米的机遇何在?

科技战略升级后,小米将遵循四个关键路径与原则,即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其中,“AI全面赋能”是对于小米业务发展最具现实指导意义。随着AI成为生产力,小米将长期持续投入这一底层赛道。

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领大模型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变革拉开帷幕。有业内观点认为,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未来大模型对手机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AI让手机真正实现理解用户的大跨越。”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认为,未来手机能感知到用户的所思所想,提前做预判,提前做决策。这种跨越下,好的产品一定会重新激发用户的换机热情,所以企业一定要抓住技术周期的机遇。

基于超7年布局AI技术的经验,今年4月小米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在这次发布会上,小米正式对外宣布全面拥抱大模型,并透露小米将13亿参数的大模型在端侧初步跑通了。与此同时,升级大模型的小米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也开启内测,提供超级问答、个性化创作、上下文理解与复杂任务处理等一系列的能力。

聚焦布局思路,小米做大模型更希望体现本地化、轻量化,与云侧部署大模型相比,本地运行大模型的优势在于理论上的响应速度更快,在弱网或者无网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相关服务可以使用。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曾经预测,一旦机器开始思考,它们会相互沟通、增强自身的智能,将很快超越人类的智力。大模型技术本质上代表着对用户理解的加深, 它的快速迭代让人们瞥见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

小米认为,AI会产生指数级的效应,对研发、生产、应用各个环节产生巨大的作用。“未来的关键变量就是AI大模型,可能会让小米科技生态的核心场景实现革命性体验突破。”

无论是全面推动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面向仿生机器人技术的艰难攻坚,还是打破折叠屏手机的瓶颈与痛点,都可以看出小米从追求极致性能,转向追求长期价值。当“低垂之果”不再唾手可得,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成为小米摆脱内卷困境,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途径。

在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重要关卡中,小米通过认知的突破,研发技术的布局与落地,重塑了自身的业务架构、品牌形象,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小米。面向未来,即使技术探索之路漫漫,小米也将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