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参考消息网8月22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20日刊发题为《太空淘金热:企业买卖月球资源合法吗?》的文章,作者是帕特丽夏·埃斯特万。全文摘编如下:
太空旅行者的新黄金时代蕴藏着一桩大生意:月球资源开采。
欧洲航天局在《欧洲航天局太空资源战略》中引用2018年的一项研究称,到2045年,预计太空资源收入将达730亿至1700亿欧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人类能在2025年再次踏上月球。此后,月球两极的水和矿物将成为永久基地的必要条件。再往后,这项技术成果将为氦-3等宝藏的贸易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世界主要大国都在引领一场国际监管鞭长莫及的竞赛。专家警告:如果没有秩序,银河系可能会变成“狂野西部”。
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首先碰到的法律问题是,国家或私人公司能否占有这些资源。目前的国际条约(冷战时期通过)禁止国家将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据为己有。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维克托·巴里奥解释说,根据1967年生效的外层空间条约,“它们不属于任何人”。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禁止开发其自然资源。专门研究空间法的律师拉斐尔·阿里略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是:“海洋属于所有人,鱼属于捕捞者。”这种看法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正如供职于西班牙马斯-卡尔韦特律师事务所的埃弗伦·迪亚斯所言,外层空间关系全人类,但国际条约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将外层空间及其星体全部或部分财产化还有待观察,“因为不占有原则仍然有效”。
从理论走向实践,就会出现问题。阿里略预测说:“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
为了保护小行星采矿,最有条件的国家已开始单方面将其合法化。美国于2015年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国民获得交易这些资源的许可证,由此打破这一僵局。卢森堡紧随其后,于2017年出台法律保护这些活动。后来,阿联酋、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加入这一行列。
太空经济即将迎来繁荣期。已经有几家公司敢为人先,投下重注。个别公司已经对从富含矿物质的小行星中提取资源的可能性展开探究。
地月经济刚一起步,便引出许多问题,对此尚没有明确答案。其中最激烈的争论之一是,在这桩生意中分不到一杯羹的国家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获得补偿。(编译/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