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直以来,大家对李鸿章的感觉都不太好,认为其作为晚清时期肱骨大臣,没能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但实际上,李鸿章并不是糊涂脑袋,只是因为其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无法和整个时代抗衡。

当时,李鸿章给光绪提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意见,那就是对待日本的态度要与时俱进,不能一直用旧的眼光来看。不过,光绪对日本并不了解,故而在日本攻打朝鲜时,完全不考虑双方实力,直接派兵支援。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李鸿章和大多主战的臣子不同,而是在朝堂上直抒己见,表示日本现在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清朝应该韬光养晦。不过,李鸿章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光绪的采纳,而这次战争也正如李鸿章所料,并没有取得胜利。

看到这种情况,光绪非常恼火,直接集中兵力去攻打。对此,李鸿章再一次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李鸿章表示日本国土有限,无法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日本继续发展下去,必将成为清王朝的心头大患。

故而,李鸿章建议打托延战,消耗日本的实力,然后将其一举拿下。遗憾的是,年轻气盛的光绪只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全部的实力投入到战争中,其结果依旧是清王朝惨败。看到这样的结局,李鸿章含泪告诫自己的后人,一定要警惕东边的那个国家。

不过,正如用胳膊扭不过大腿一样,李鸿章身处时代的洪流中,根本无法在其中逆行,最终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衰退。现在看来,李鸿章的这些观点非常有远见,但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明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