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都知道,当初很多承揽中国各地政府新冠疫苗注射、核酸检测项目的医药公司,没有拿到全额的代为支付费用,而且老年人养老金的发放也存在了较大的压力。因为领取养老金的人增多了,养老金的资金池萎缩了,但是从财政向里面拨款又存在困难,各地财政都比较吃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各地贫富不均,但是总体来说,各地政府之前还是有较多的储蓄的,为什么现在财政这么吃紧呢?
(资料图片)
财政吃紧的原因
一是疫情三年,只花不赚。
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开始蔓延至全球,由于减少人员流动和物品流动能够阻止新冠病毒通过人物进行传播,因此全球各地都限制了人员的活动,很多商场都关门了,很多工厂都停产了。国际航班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往来了。
由于各行各业都停产了,消费也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各级政府都没有法获得税收,就是各种行政罚款也没有了,所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停止了。停止了还不要紧,支出还显著增加了。
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修建方舱医院花费了大量的钱。其中包括人员费用、材料费用和里面的设施费用。二是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项目和疫苗注册项目所花的费用。这两大项虽然对居民是免费的,但是要支付相关企业费用。
由于核酸检测和疫苗生产都涉及到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所使用的很多材料都是进口材料,价格相当昂贵,因此核酸检测和疫苗注射这两个项目消耗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虽然一些订单还没有付款,但是付款的那一部分订单数目也非常惊人。
和疫情有关的第三个支出就是在对人群进行隔离时所支付的住宿费用和餐饮费用以及消毒费用。别看消毒剂不贵,但是天天消毒、大面积消毒,那么消耗就非常巨大了。
二是楼堂管所修的太多。
一直以来,各地都有很多没有用的建筑。一些地方换领导以后,或者是些专家头脑一热,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后,就修建了一些用于旅游的所谓的文化建筑。例如这个地方李白曾经来过,那么就要修建一座建筑来提升所谓的地方文化形象,从而吸引游客。
实际上这种建筑建的时候花了不少钱,结果没有来,可是这个建筑还占据了宝贵的地块,没有发挥土地的价值。文化的建筑属于公共建筑,所以建设资金都是政府掏的,怎么可能不浪费资金?
这类建筑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而且每隔几年都会建一些。最著名的当属湖北荆州的关公雕像,这个雕像从建成到不得不迁移,共花了3亿多元。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四是基础设施投资过早。
这个问题也相当严重。很多地方并不需要地铁,因为当地的公共交通还没有达到应急的程度,地面交通特别发达,道路规划非常完好,私家车和公交车之间并没有发生拥挤的情况,然而这些地方却开发地铁项目。
地铁项目不同于地面道路,由于考虑到安全等各种因素,耗资巨大,由于这是公共交通,所以资金也是财政支出的。有一段时期,全国很多地市都申报地铁项目,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有所遏制了,那些已经修建完地铁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地方,想收回这笔钱就没有可能了。
财政吃紧的脱困之路
那么怎么解决财政资金的困局呢?办法有好几个。
第1个就是压缩开支。
可以省钱的地方很多。大钱要省,没用的建筑、没用的基础设施不要再建了。其实省小钱也能够省不少钱,正所谓积少成多。例如很多地方在路边的行道树上放入了很多景观灯,夜晚的时候就灯火辉煌,实际上行人很少,也没有多少游客。
既不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也不能够提升游客的数量,增加住宿和商业的收入,提高税收水平,反而浪费电。电价不贵,每天都消耗一点一点电,成年累月,费用损失就很可观了。这些景观灯的费用都是政府支付的。
第2个就是招商引资,扩大就业。
钱不是省出来的,钱是挣出来的。只有能挣更多的钱,再省钱才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所以各地政府继续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增加企业的就业数量还能够增加税收,所以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也是必须进行的选择。
第3个就是盘活资产。
很多基础设施和建筑建了以后,如果拆了也需要花不少钱,兴许以后能用得上,但是现在却显不出其价值,怎么办呢?进行资产盘活,地铁等基础设施显然不能够进行商业开发,因为这会影响其结构,导致其安全水平下降。
对于某些地面建筑,就可以充分进行利用,稍加修饰,改变其用途。如一些原本用于旅游的场景,现在没有用了,那么就可以开发成商业设施,这样就不会浪费土地了,还能够增加税收收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结语
路是人走出来的,问题无论有多么可怕,只要追根溯源,庖丁解牛,总能够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不要坐在屋里面愁眉苦脸,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快地解决财政资金被浪费和紧张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