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英先生所搜集的说唱文献,计有弹词、戏曲和宝卷等三大类。弹词量多质精,其中尤以《珍珠塔》《马如飞开篇》及大量绣像本最富特色。戏曲抄本数量略少,但有不少来自宫廷,为探讨清宫演剧补充了有用信息。宝卷数量虽少,但也不乏稀见版本。阿英先生的藏书是有待进一步发掘的富矿,或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走向深入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图片)
【关键词】阿英;说唱文献;弹词;宝卷
作为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藏书家之一的阿英,他搜集民间说唱文献之勤之广,素为学界所推崇。笔者近年因工作之便利,于卷帙浩繁的阿英藏书之中,爬梳出部分说唱文献的抄本,试以此为话题就教于方家。阿英先生所藏之说唱文献,计有弹词、戏曲和宝卷等三大类,现分而述之。
一、弹词抄本:量大面广
阿英先生的学术成就,首推小说,其次弹词,再次戏曲。尽管“阿英于晚晴小说研究用力最勤,历来也最受人推重”,①但是,他的《弹词小说评考》以及《女弹词小史》在相关领域均具开拓之功。正因如此,也就不难理解阿英所藏说唱文献中为何以弹词最多了。即便依据目前学界最新最全的《中国弹词书目知见综录》②来比照,仍有多种未录抄本,譬如《元宵会》《花眉旦》《新编时调小梁山全传》等等,难以尽述。阿英先生所收藏的弹词文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珍珠塔》和“马如飞开篇”。作为弹词史上的名作,《珍珠塔》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民间素有“唱不塌的《珍珠塔》”之美誉。而在《珍珠塔》的传播史上,活跃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苏州艺人马如飞可谓居功至伟。他所独创的“马调”,为当时评弹艺术中传播最广的一个流派。《珍珠塔》版本众多,据阿英《小说二谈》所载,他曾搜集到十多种。③对照书中所列各种版本,阿英现有藏书中的《孝义珍珠塔》以及《绘图马如飞弹唱珍珠塔全传底本》则未被提及,第一本书也未见录于《中国弹词书目知见综录》,可见他们的文献学价值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孝义珍珠塔》,扉页横题“正本堂”,下方起首为“咸丰壬子仲秋月”,居中为“孝义珍珠塔”,最后落款为“黟邑胡鑫抄录”。抄本,宽14cm,高23cm。页10行,行20字。叙云:此书古今奇传,翻刻颇多。世传以来,弹唱久矣。内中关节情词补缀,却又不及抄本。此系名士校阅,改削平仄,并无苟且淫词,传的忠孝节义。虽曰小说,而文典足可动观,足可劝世态炎凉之辈,又可消书窗绣阁之闲。叙后便是全书目录,总计26回,且出目名称均为四字,显得颇为齐整。该抄本所依据的底本,当为咸丰年间(1852年)正本堂的刊行本,是时马如飞对《珍珠塔》的再加工应该尚未名满天下。《绘图马如飞弹唱珍珠塔全传底本》,扉页题“陇西伯子署”,花栏。次页题“光绪十九年上海书局石印”。至目录页,又将书名改为《绘图孝义真迹珠塔缘》,且只有24回,比《孝义珍珠塔》还要少两回,看来内容上其实有压缩。至于扉页所云“全传底本”,更像是书贾的营销手段。出目名称似嫌随意,多则12字,少则4字,远不及《孝义珍珠塔》那样整齐。目录之后、正文之前计有十六页插图(人物10幅,故事场景6幅)以及两页《新增马如飞时调开篇》,似为其他版本所不多见。该本之独特性除了插图精细、与曲词相映成趣之外,规格也较小,宽8.8cm,高15cm,页16行,行32字,属典型的巾箱本,便于购书者随身携带,这也足见当时《珠塔缘》受欢迎的程度,同时也受惠于晚清发达的石印技术。上述两种弹词,为我们探究《珍珠塔》的版本流变提供了不少信息。马如飞对于弹词发展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创作了大量开篇。光绪十二年(1886)即已有酣春楼主校刊的《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行世。但在阿英先生看来,已经印行的各类“马如飞开篇”,虽有不少伪作,但总体看来“文词雅驯,剪裁恰当,于很少几句的唱词中,能把一个人物或一件事,说的很生动,使听众获得较深刻印象。”④在写于1957年8月的校后记中,阿英先生说:“马如飞《珍珠塔》,我已找到全部开篇,凡四十二目,内容系按全书故事,顺序弹唱。”⑤芜湖市图书馆现藏《马如飞先生南詞二卷》(二册)以及《马如飞南詞开篇二卷》(二册),均为清代刻本,且实际内容均为《南词小引》。另有《马如飞开篇》抄本,三册,宽17cm,高26cm。页10行,行25字,为方格稿纸誊录,竖排。抄录人物及时间均不详,仅在封面左上角题“马如飞开篇”,并分册标注。内容涉及《珍珠塔》《南楼记》《蝴蝶梦》《西厢》《琵琶记》《荆钗记》《长生殿》等众多剧目。将《马如飞开篇》与《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初集》⑥相对照,首先是编排体例不同,《开篇》多按剧目编排,《南词小引》则以人物为线。其次是篇幅差别较大,《开篇》的容量远大于《南词小引》,譬如第一册的《珍珠塔》《南楼记》,就完全不见于后者,由此推断《南词小引》当为《开篇》的精选本,同时也印证了前面所引阿英先生已经找到《珍珠塔》全部开篇的说法。虽然《开篇》中的文字错讹比比皆是,但它或许更接近当年马如飞演出之实况。无怪乎阿英先生曾经感慨说,“《南词小引》出而如飞真本绝”⑦,仅凭现有的《南词小引》,似乎还不足以揭橥马如飞在弹词开篇上的贡献,而《马如飞开篇》则弥补了既有文献的不足,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阿英先生收藏的弹词刻本中还有不少带绣像的,譬如《绣像珍珠凤》《增广绘像百鸟图全传》《绣像万花楼全集》《绘像绣香囊全传》《增广绘像蜃楼传》《新刻绣像双鱼珮》等等,其中绣像精美者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实属书贾营销手段而已。囿于篇幅,不再枚举。
二、戏曲抄本:量少质精
1941年,郑振铎先生在为阿英《晚清戏曲录》所作序言中感慨说,晚清民初易代之际,“我汉族之光复运动,万籁齐鸣,亿民效力,而戏曲家于其间亦尽力甚多……皆慷慨激昂,血泪交流,为民族文学之伟著,亦政治剧曲之丰碑。”⑧正是受这种时代精神之鼓舞,《晚清戏曲录》中收录了不少反映晚清政治社会的剧目,涵盖了传奇、杂剧、地方戏以及话剧等四大类型,其中有极少数如《皖江雪》等,仍可见于阿英藏书。但阿英先生所藏戏曲文献,仍以来自清宫者最为珍贵。譬如尚小云所赠《错中错》抄本,当为阿英先生所藏说唱文献中品相最精最美者。该本总计三十六出,分为两函三十八册,题瀛海勉痴子偶编。有论者考证它所依据的底本实为道光乙丑(1829年)怀清堂刊本,而且是目前所知“文人用二黄代替南北曲作传奇的较早的一个”⑨,因此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从尚小云先生写给阿英的信件中可知,“近由故宫老太监手中得来《错中错》秘本共卅六出,系故宫抄本,颇足珍贵。想先生博学多能,社会人士所钦佩者,云特赠先生以作参考并留纪念”。⑩该信落款为1950年5月4日。一个多月以后,阿英先生想必已经浏览过该抄本,他在文章中评价它“盖写离乱中才子佳人遇合之另一种戏剧形式,仿《十错认》等而有作者。惜故事过于繁复,文笔亦乏可称之处……然为内府精抄之册,殊不易见”。⑪阿英所处的时代,学界对于清代宫廷演剧之了解,当然不及今日之详细。而近年随着大量文献的整理出版,学界对清宫演剧的研究也日益走向深入,但《错中错》抄本的文献学价值仍然不可忽视。除了受赠于尚小云先生的抄本,阿英先生还收购了一些清宫内府抄本,计有安殿本和存库本两种类型,他们其实都服务于清代帝后看戏之需要。据《升平署月令承应戏》所载,“此项剧本,咸装订成册。册衣黄色者,粘有红签,题写剧目,称安殿本,盖供演唱时呈览者。白色者,称存库本。册内抄录字体颇工,词句谱板,均标朱色圈点(曲谱)。分无谱板,及有谱板二式”。⑫阿英先生所藏上述抄本,计有《双钉记》《金山寺》《二进宫》《雁门关》等十五六种,且规格均为宽19cm、高26cm,而从书中所夹收据可以确切得知他们均购于中国书店,故尤显难得。上述宫廷抄本的存在,无疑大幅提升了阿英先生所藏戏曲抄本的档次,且为今日清宫演剧之研究走向深入也提供了不少可以佐证的资料。阿英先生所藏戏曲文献中,不乏《绣像风筝误》《绣像义妖传》《长生殿传奇》《尤侗杂剧》等常见类型,但这些刻本的版本较早、品相尚好,对相关话题的研究当也不无补益。让人略感遗憾的是,阿英先生曾依据自己的藏书,挑选其中的精品而编成《清末石印精图小说戏曲目》⑬,当中录有多种精美的插图本戏曲刻本,而这些在现有阿英藏书中似乎都难觅踪影,毕竟时事多艰,那些刻本早已不知道流落何方了。正如阿英先生自己在《晚晴戏曲小说目·叙记》中所感慨的,“所痛心的,战前数十年藏书,以交通困难,战初无法运往延安,终为日寇、蒋匪劫毁,部分原稿亦因以散佚”。⑭
三、宝卷抄本:量寡类杂
虽然阿英先生对宝卷研究不大在意,然而,清朝及现代的江浙吴方言区,宝卷及宣卷甚是流行。阿英先生曾长期在上海活动,又对民间说唱文献格外留意,也正因如此,他还收藏了一些宝卷。有些是讲述神道故事的,譬如《纯阳宝卷》《和合宝卷》《十王宝卷》;有些是讲述妇女修行故事的,譬如《赵氏贤孝宝卷》《白衣妙音宝卷》《红罗宝卷》等等;有些则主要用于祝祷仪式,譬如《灶皇宝卷》《家堂卷》等等。还有一些似乎不大适合归于上述任何类型的,譬如《黄糠宝卷》。缘于晚清以降《珍珠塔》的广泛影响,它不仅展演于弹词、戏曲之中,也可在宝卷之中寻得踪迹。阿英先生所藏《珠塔宝卷》,封面题“己亥年录千乘月记珠塔宝卷”,抄本,宽19cm,高24cm。页12行,行23字。扉页云:珠塔宝卷庆寿开场海屋添筹无算爵,瑶池会集大罗仙。仙本是凡人做神,(上)只恐凡人心不坚。吾乃王母洞前洒扫庭除的仙童是也,今日乃蟠桃大会之期。命我洒扫仙府,侍候众仙降临。道言未了,你看祥云冉冉,想是众仙来了。接下来,便是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依次出场拜寿、献礼,再退场。最后再颂“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句乐调)”,并唱“宝卷初展开,香风满大千。因果须细听,福利广无边”,至此才算开场完毕,再后面才正式开讲《珍珠塔》本事。从上述开篇看,《珠塔宝卷》遵循的似为民间宣卷活动的常例,它与马如飞等人演唱的弹词也大异其趣。总体看来,阿英先生所收藏的宝卷数量不多,主题也基本不超过中国宝卷常见的那几种类型。譬如其中的《逆女宝卷》,末页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年芙蓉月梁溪戴义发自记抄录”,故事说的是公公与儿媳发生了家庭矛盾,公公一气之下跑到三个女儿家去散心,本想寻找心理安慰,结果都遭到冷遇。公公心灰意冷地回到家,让儿子对外谎称自己去世,并让女儿们前来奔丧。谁知女儿们来了之后不仅不伤心,甚至还想顺手牵羊拿点东西。全卷中间还穿插了三个小故事,但也都围绕着劝善教化的主题。故事本身没啥新意,主题更是老调重弹,但其中记录了不少方言俚语及民风民情,语言俏皮幽默,倒也不失其趣。阿英先生所藏宝卷基本来自吴地,将他们与《中国宝卷总目》⑮以及近年出版的大型宝卷集成譬如《民间宝卷》⑯《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⑰等等进行比照,虽然确实存在一些名同实异或者名异实同的情形,但依然有少数宝卷并不见录于上述著作,也无怪乎有学者感慨:由于新发现的宝卷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以致现在要想编一本类似于《中国宝卷总目提要》的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⑱
四、结语
检视阿英先生所藏说唱文献,弹词最多,宝卷最少,这与20世纪上半叶江南一带宣卷活动盛行的实际情形似乎不大相符,究其实,或许与阿英先生的文学主张息息相关。正如研究者所云,阿英先生“较早地运用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从革命功利主义的立场阐释无产阶级文学的性质、目的、纲领、任务,并对大量作家、作品进行了立足于现实意义的评论”。⑲宝卷因为与民间信仰及习俗密切相关,其“斗争性”当然远低于阿英先生的期待。而弹词因为属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种,恰好与阿英“坚定的人民大众立场、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⑳相吻合,故受到前所未有之重视。时至今日,人们早已把弹词、宝卷等而视之,他们被统统划归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框架下予以传承、保护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年弹词、宝卷方面的大型文献集成出版了不少,但总有遗珠之憾。而阿英先生所藏上述文献,或可为资料搜集及学术研究大大助力。
注释:
①吴家荣:《阿英传论(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
②盛志梅:《中国弹词书目知见综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③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250页。
④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⑤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⑥苏州戏曲博物馆编:《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初集》,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版。
⑦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
⑧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⑨严敦易:《元明清戏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220页。
⑩钱荣毅编:《阿英与友朋书信辑录》,作家出版社2022年版,第258页。
⑪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8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
⑫学苑出版社编:《升平署月令承应戏》,《民国京昆史料丛书》(第四辑),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⑬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35-747页。
⑭阿英著,柯灵主编:《阿英全集》(第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⑮车锡伦编著:《中国宝卷总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⑯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编纂:《民间宝卷》,黄山书社2005年版。
⑰车锡伦主编:《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⑱陈泳超:《“中国宝卷总目提要”之编撰思路与地方性实践——以常熟宝卷为例》,《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
⑲吴家荣:《阿英传论(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⑳吴家荣:《阿英传论(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作者:刘学梅 单位:芜湖市图书馆